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99章 得知太史慈下落(2/2)

总有一天,总有一天……”

手握成拳,中年渔夫戛然而止。

其意味不言而喻。

果不其然,当有渔夫追问:“总有一天,你待怎样”中年渔夫想也不想地回道:

“总有一天,我会为民除害!宋典!宋黄老匹夫……”

中年渔夫咬牙切齿,愈发恼恨。

哦豁~刘辩想:真不是我故意找麻烦,实是麻烦总在我的面前蹦跶啊

我还寻思,只要十常侍——哦~不对!是七常侍不来我的面前挑衅了,我也不会公然去撕对方……这会子倒好,我还没动手,对方竟然又在别郡作妖,闹得民怨载道!看来七常侍早晚要被铲除干净啊

眸色微冷,刘辩记起那位敢傍上七常侍的黄县令,不由地思量如何做法,才能轻松又快捷地革职黄县令,最好他能博得太史慈的忠诚,干脆让太史慈接管黄县,乃是整个东莱郡……

他觉得他的想法不错:换太史慈担任县令或郡守,以太史慈的才干,应该不会比眼下的逊色——心中有了决定,刘辩遂问:

“太史慈,我观你们很佩服太史慈……这人啊是也不是”

众渔夫们相互一视,轻轻地颔首。

刘辩道:“虽说太史慈不在南皮,藏于辽东了……那你们有没有法子联系到那人呢我觉得此人一直藏在辽东也不是事啊应当回来,揭发黄县令的失职,接受黄县,治理黄县,造福黄县百姓们——”

刘辩轻飘飘的见解,令众渔夫们鸦雀无声。

众渔夫们瞠目结舌地望着刘辩,半晌也接不上话来。

歪了歪头,刘辩反问,问道:“怎么我说得不对吗”

“对!对!对!太对了!”中年渔夫打个激灵,十分激动,上心极了,“惜叹子义兄出身寒门,哪怕黄县令被贬了,也轮不到子义兄任职啊除非有郡守级别的吏员亲自地举荐……”

后面一句话,中年渔夫说得甚是心虚。

刘辩咧了咧嘴,只想仰天长啸:对对对!你遇对了人啊!

我!刘辩,渤海太守,兼领渤海王,是不是够资格给太史慈举荐,推荐太史慈成为新一任黄县令呢!

手捂胸口,刘辩嘴笑,忍住内心的激荡,平静道:“这你就问对人了……本公子刚好也认识渤海郡守,你们若能联系到太史慈,并招太史慈回黄县,我即刻让渤海郡守给太史慈送一份举荐文书!”

倏地,中年渔夫脸都红了,两眼也放光,大声道:“此话当真!”

“骗你做甚”刘辩抬高下巴,作出一副不屑状儿。

中年渔夫来回踱步,几乎就想痛快地奔跑了。竭力地稳住巨大的惊喜,中年渔夫沉声道:“我们虽知子义兄身在辽东,但其具体位置,却是不清楚……不过,请小公子放心,我们不晓得,不代表太史老夫人不晓得!我们带你去拜见太史老夫人罢”

“太史……老夫人”

“太史老夫人正是子义兄的母亲!”中年渔夫急忙地解释,“子义兄的母亲虽是一介妇人,却深明大义,必然高兴子义兄能回来!”

把手一摊,刘辩道:“那好,就请……”

刘辩适时地停顿一下。

说来他还不知道中年渔夫的姓名呢

中年渔夫相当机敏,立即道:“小公子,我姓全,你就叫我「老全」罢!”

“老全。”刘辩开口,“就请老全你带路罢”

“好勒!”中年渔夫抱拳,本想让众渔夫们赶紧回家收拾包袱行李,与家人道别,结果大家听到中年渔夫要带刘辩等人去太史慈家,纷纷地嚷着「不急不急,见了老夫人,再回家也是一样」,遂大伙儿浩浩荡荡地前往目的地。

刘辩真没料到:此次黄县之行,他没遇见太史慈,倒是见着太史慈的母亲……

弯弯绕绕地,刘辩等人跟随阿全走走停停,直至走到了一座清净的府邸前。

打量眼前规模不算宽大的干净府邸,刘辩轻声道:“这便是太史慈家吗”

老全道:“是的。”

“让我来敲门罢”刘辩说,“一切都交给我,这是为了显示诚意。”

老全等渔夫们默不作声,但皆默认了小公子的做法。

刘辩只身上前,前去敲门,喊道:“有人吗!”

少时,门被打开,一名面色严肃的粗布妇人站在府门前,略带疑惑地看了刘辩半天,才道:“你是谁”

刘辩朝粗布妇人拱了拱手,方道:“敢问你是太史慈的母亲——太史老夫人吗”

粗布妇人没有否认,应道:“是老身!你是谁你有何事”

刘辩道:“老夫人,你好,我姓……何,名辩,来自渤海郡,想求学北海书院,刚巧路过南县,听到一些关于太史慈义士的传闻,故而生心敬慕,想帮一帮太史慈义士。

老夫人,你若信我,可否联系太史慈义士,告之黄县令会被罢黜,而黄县乃至东莱郡都没合适的吏员,除了太史慈义士——我有一朋友是渤海太守,愿意举荐太史慈义士,担任黄县令,乃至东莱郡守,就问太史慈义士愿不愿意担任。”

短短一席话,再次令现场寂静一片。

老全嘴巴合不拢了,脑子也转不过来,双眼发直地盯着刘辩的后脑勺。

其余渔夫们也风中凌乱,完全应付不了当前的神转折:说好县令呢怎地又变成郡守了——敢情这掉头儿,郡守很容易就能担任!

荀彧等人也眸光微动,安静地当个壁画,决计不去打搅刘辩的计划。

再观太史老夫人,波澜不惊地注视刘辩,不为所动。

半晌,太史老夫人张了张口,张口说:“小公子,此话当真”

“当真!”刘辩说得毫不犹豫。

太史老夫人也信得毫无理由,立即拍板道:“多谢小公子搭线!老身这就亲笔书信一封,寄给远在辽东的孩子……但是,老身有一事不明,还请小先生解惑。”

“老夫人,你请说。”刘辩抬了抬手。

“这黄县令仍在黄县好好的,何时会被罢黜——小公子可靠黄县令背靠何许人也”太史老夫人先问。

“宋典。”刘辩说,“黄县令讨好中常侍宋典,自认宋典为叔父。”

“那么,你既知黄县令背靠宋典,又如何让黄县令离开”太史老夫人再问。

“这很简单。”刘辩说,“宋黄再位高权重,亦远在洛阳,而渤海太守,与东莱郡相距并不遥远罢……倘若渤海太守非让黄县令走人,黄县令又能如何”

太史老夫人沉默不语:没错,单论阶位,太守实比小小的县令要更有实权得多!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百书库 . www.xuanshu100.net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百书库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