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栽下梧桐木
金明池。
三皇子设下的筵席于酉时初(17:00)准时开始。
偌大一个金明池,周围九里三十步,自不可能全部腾出来,专供三皇子宴客。
真正举行筵席的地方,是宝津楼。
此楼位于金明池南岸,重殿玉宇,雄楼杰阁,奇异石,珍禽怪兽,船坞码头、战船龙舟,样样齐全。
通过有“仙桥”之称的骆驼虹,与水心殿相连。
所谓仙桥,桥面三虹,朱漆阑楯,下排雁柱,中央隆兴,谓之骆驼峰,若飞虹之状。
三皇子、石冠中、谢若愚与前来赴宴的十一名天骄英才,从东门入,折向南,过琼林苑,至临水殿。
然后于此殿由陆路改走水路,泛舟前往水心殿,再走仙桥,到宝津楼。
这番安排,从时间到地点再到登楼方式,全部出自三皇子的智囊谋士石冠中之手。
其中有着极其美好的寓意。
道家《参同契》有云:子午抽添,卯酉沐浴。
这个观点在儒、武、释、巫四家中不约而同皆有,只是各有解释。
不论哪家,不论何种解释。
长久修行的人,在酉时这个时间点,会自然而然地让自己身心内外清净澄澈。
这就是不懈修行。
从东门入,象征紫气东来,寓意吉祥。
琼林,仙境、佛国、太平天下之谓,往往可遇而不可求,却半途出现,多为妄念或幻觉。
水官解厄。
以上几点结合起来,其意不言自明。
喻意众人来到水心殿的时候,已经通过不懈修行,克服考验,解去了因果、劫数,再循引领,过了仙桥,便能抵达存在摘得道果(宝)的门路(津)的地方。
如何摘得道果
登楼便是。
或者说,与三皇子一同登楼。
在石冠中的这番安排中,位于金明池南岸的宝津楼,就是上界的南天门!
前来赴宴的十一名英才天骄领会到了石冠中的深意吗
既是英才天骄,个个不俗,自然领会到了。
于是乎,宝津楼上,宾主尽欢。
三皇子把自己的智囊谋士石冠中的话真正听了进去,如沐春风一般对待前来赴宴的十一名天骄。
对每一人都很热络,对每一人也都很平等。
说出的话,皆与招揽无关。
抛出的话题不是天朝各州的名胜古迹、大好风光,就是人文地理、民生经济。
不谈风雪月,也不论“道”之所在。
只求一个皆大欢喜,更求一个志同道合。
如何求
三皇子有意无意之间,在发表自己关于名胜古迹、大好风光、人文地理、民生经济的言论中,没有多少烟火气地稍微提了提自己的一些理念。
或者说,志向。
栽下梧桐木,自有凤凰来嘛。
今晚的筵席交谈,就是三皇子撒下的梧桐木种子。
石冠中站在宝津楼顶楼,分心二用,一边听着三皇子与十一名英才天骄的交谈,一边欣赏金明池的夜景。
不经意间,石冠中注意到了,在水心殿那里,宾客谢若愚立在舟头,怅然若失。
“嗯”
看到这一幕,石冠中不禁有些疑惑。
他不是让谢若愚一同来登楼嘛,怎么还站在那里不动弹
微微蹙眉一想,石冠中眼底浮现一丝阴翳。
先前让谢若愚一同上水心殿,过仙桥,登宝津楼的,是他石冠中,不是三皇子。
而三皇子御下,威福自专。
不得三皇子亲口应允,谢若愚不敢擅动!
“这……”
一时间,石冠中的心有些乱了。
就像金明池中的水。
太白楼。
五皇子没带随从,一身戎装,坐在付了三倍价钱包下来的顶楼。
阳刚武夫单翼,阴柔武夫兰陵,以及此次一百单八名英才天骄中余下的二十三名各州武夫,齐聚一堂,好不热闹。
“今晚请客,大家给我面子,就不要与我客气了。”
五皇子李捷左手拿着一根鸡腿,右手端着一碗酒水,大剌剌说道,“大口吃肉,大碗喝酒,不醉不休。”
说完,李捷自己轻轻一咬,丝滑将鸡腿去了骨,吃相粗犷咀嚼。
咽下口中嚼烂的鸡腿肉,仰头,咕噜一灌,一碗酒爽快入肚。
“吃!”
将鸡腿骨精准丢到上首几案的专门放骨头和残渣的碟子,李捷转了个圈,豪迈大喊,“喝!”
“吃!喝!”
单翼、兰陵与其他二十三名武夫一起,大声嚷着应和,随即真的开始埋头大吃大喝。
说话聊天
先把肚子填饱再说。
武修从来不讲什么辟谷养生,只怕食物不够吃!
不吃饱,如何能增气力
至于表态站队什么的,大家表示,今晚来赴的是武修李捷的宴,不是五皇子李捷的宴!
门口,宾客潘然端着一小瓮酒,闷闷不乐地独饮。
他到现在都想不明白,为何五皇子昨天会让他用两幅嘴脸与两套措辞,给一百单八位英才天骄发出宴会邀请。
针对走武道的英才天骄,五皇子让说的是,武修大肚汉李捷有钱任性,设宴待客,灵米灵菜灵肉灵酒管够。
就差直白讲,人傻钱多,有便宜不占王八蛋了。
针对走其他四个道途的英才天骄,则必须强调五皇子的皇子身份,态度还不能好,必须恶劣一些。
如此区别对待的结果,是今晚热闹归热闹,好像在胡搞。
潘然真的无法理解,五皇子的这个谜之操作。
另外两位有志于争储的皇子,四皇子和七皇子,今晚并没有动作。
两人都安安静静地待在各自的府邸。
倒也不是两人真的自愿如此。
而是两人各有一个姐姐,二公主和六公主。
从今天早上开始,二公主就跟在四皇子身边,寸步不离,生怕四皇子今晚阳奉阴违,背着她在外搞事;
六公主亦然,盯了七皇子一整天,盯得死死的。
七皇子都被盯得心里发毛,做什么都不得劲。
终于在入夜以后,想到三皇兄和五皇兄领先了一步,而他无所作为,无法作为,忍不住抱怨起来:
“姐啊姐,我的亲姐,你到底要盯我到什么时候又是因为什么事,让你这么盯着我,不敢让我今晚出去争储不是儿戏,一步落后,步步落后!”
六公主不回答,只是挥了挥手,让随侍自己的六个宫女把前后左右上下六合全部封锁。
一副你抱怨伱的,我盯我的姿态。
这让七皇子很是崩溃。
四皇子的心情好不到哪去,或者说更糟。
六公主还给七皇子留了面子,只是封锁空间,不给逃走的机会。
二公主则是直接把剑架在了四皇子的脖子上。
四皇子哭笑不得:“皇姐,我答应过你了,说今晚不出去,就绝对不出去。”
二公主毫不犹豫回道:“男人的嘴,骗人的鬼。我不信你的话,我只信我手中的剑。”
四皇子囧然:“这……”
然而不待他把话说完,响彻整个京城的震天雷响,直接让他愣住了。
“大庸都城隍、承天鉴国司民升福明灵王何在”
这声轻喝,宛如洪钟大吕,敲在了四皇子心头。
也敲在了三皇子、五皇子、七皇子,以及更多人的心头!
随即,大庸天朝李氏皇族所有成员,无论大宗、旁支,不管老少男女,同时感知到了一个信息。
当朝长公主动用了一枚太祖铁券!
一千多年前,终结乱世,开辟天朝的时候,太祖传下了九枚铁券。除了一枚留给李氏皇族自身,另外八枚给到了八位与国同休的国公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