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62章 一明抵五唐!(1/2)

春风吹到了太行山,绿叶萌生,光秃秃的山林重新恢复了生机。

茂密的山林之中,一名走失的明军士兵正在小心翼翼地摸索前行着。

嗡!

脚下一声绳索绷紧的响动,在他反应过来以前,已经被一根麻绳绊倒了。

轰隆!

他连带着一身六十斤重的全套盔甲,沉重地摔了个狗啃泥,发出一声闷响。

所幸这一身外装甲够厚实,摔在崎岖不平的石头地上,连个擦伤都没有。

落地以后,这士兵并没有立刻爬起,而是灵活地向右一滚。

就在下一秒,寒光一现,一把剑用力地插在他刚才躺着的地面上,插入石头地寸许。

与此同时,数名唐军从灌木丛中跳了出来,将那个落单的明军士兵团团包围。

兵力是八个打一个,还是包围战,优势在唐。

但是那几个唐军一点也不敢怠慢,远远地伸着斧钺刀枪各种试探,像极了驯兽师对待笼中的老虎一样。

嗖!

某个老六从背后掏出弩箭,对着明军的脑袋就是一箭。

“哎呀!”

弩的威力还是比弓更强的,箭矢打在明军的头盔上,擦出一大片火花,冲击力崩得那士兵像脑袋挨了一拳一样。

被弩箭近距离爆头了,那可不得青一块紫一块啊。

唐军无奈地看着被弹在地上、拦腰折断的箭矢,看着完好无损地站在他们面前的大明超人,都无奈了。

毫不意外,唐军的一切远程手段对大明的新式铠甲无效。

要想降服眼前的这个大明超人,还是得用更直接的方式。

“兄弟们,上!”

八人一拥而上,枪戳斧砍锤子砸,各凭本事,对那名可怜的落单士兵使尽各种杀敌手段。

然而,没用!

任他们八仙过海,还是破不了那个小兵的防!

而明军虽然穿着相当于自己一半体重的盔甲,但是因为设计合理,重量是均匀分布在身体各处的,所以活动起来并不笨拙,灵活地躲避着对要害部位的攻击,偶尔还能抽空还击。

唐军没有办法,只能用最原始的办法,一人抱一条胳膊大腿,肉身把那金刚似的明军给困住。

而那明军也不傻,一个金蝉脱壳从铠甲中滑脱,就地一滚,逃下山了。

一通激战,双方战绩0-0。

“呼……呼……你们有没有发现,最近对面的装备越来越离谱了?”

唐军的校尉喘着气问。

他手下的兵都累得没力气说话,只是吭着气点头。

现在的明军士兵,也忒难杀了。

刚才那兵显然是个新兵,在反击的时候几次手软,总算是没有酿成“八打一还被反杀”的惨剧。

但是那新兵的作战素质无疑是非常在线的。

倒地后没有起身,而是第一时间向右翻滚,躲开敌人从右利手发起的攻击。

只有接受过长期系统性训练,才能练成这样的肌肉本能。

“哈……将此事汇报上去吧。八个人连续几天一无所获,总得给将军一个说法。”

校尉喘着气说着,并不是很沮丧。

n打一徒劳无功、甚至还被落单明军反杀的案例越来越多。

脸丢着丢着,也就不嫌丢脸了。

“奶奶的,那群河北王八,壳真他娘的硬!”

一个唐军战士嘴里骂骂咧咧的,手可一点不含糊,迅速拾起一块明军脱下的“龟壳”。

“喝,这臂甲可真硬实的。”战士敲了敲,惊讶地低呼:

“里面居然还衬着麻布和毛毡!”

他的战友一阵咋舌。

“婢养的,难怪老子用锤子敲他胸口,他居然都没事!我还以为你受了内伤呢!”

“卑鄙的河北佬!”

大家你一句我一句地骂开了,同时手脚也不含糊,非常利索地把明军遗留下的那套铠甲给分了。

这洋落可值老鼻子钱了,在战场能保条命!

进口货就是高级啊。

看着手下崇洋媚明的丑态,校尉不禁勃然大怒,怒吼一声:

“别抢!头盔留给老子!

“娘的,这么好的盔甲,河北佬说扔就扔。真他妈有钱啊!”

…………

这支八人小队的情报,以及唐军各条防线上的情报,如同涛涛汾河,汇入盆地中心的晋阳城。

“他们这么快就回来了?”

晋阳府,李世民猛地一拍大腿,抬着头掐指一算,又用力地拍大腿:

“他们回来得这么快?”

对这番“民言民语”,陪侍多日的阿史那社尔已经能够熟练破译了。

这个“他们”,指的是李靖和他的部队。

“陛下圣明,但李靖一部前不久才被彻底击溃,躲入深山才勉强得以幸存。这么快就卷土重来,恐怕……”

不大现实……阿史那社尔把后半句话咽了回去。

“阿史那将军言之有理。”郭孝恪附和道:

“上次的朔州大捷,对李靖部虽未造成毁灭性打击,但其损失必定不小。要恢复战斗力,并非一蹴而就。”

见鬼,大明的军队难道都是超人吗?

昨天吃败仗,今天就上班?

是,知道大明有钱。

但是打仗也要遵循客观规律的吧!

李世民耳朵听着两位心腹的意见,一边手里翻着文书,反问:

“依你们的估计,一支残兵需休整多久才不算‘一蹴而就’?”

郭孝恪不假思索:

“以我军精锐为例,一场大战后至少应休息三日,败战需再添三日。

“若全军溃散,重新整编,至少得要一旬。恢复进攻能力,则需要一个月。”

“这还是最紧迫的情况下。”阿史那社尔补充一句。

“至少一个月……”李世民弹着桌子,将手里的文书丢给他俩:

“那现在出现在我军防御圈外围的明军是哪儿来的?天上掉下来的?”

两名大将恭敬地接过,郭孝恪顺口辩解着:

“太行山中的敌袭,或许来自残留于深山里的残兵,并非敌人成规模的行动。”

李世民懒得反驳他,只是朝文书扬了扬下巴:

“你们自己看吧。”

两人定睛一看,都吃了一惊。

这些是外围斥候发回来的第一手战报,报告人级别最高的也就是个从九品上的陪戎校尉。

也就芝麻点大的小官儿,居然也能通天了?

再一细看,他俩的脸就开始红了,屁股不自在地在席位上挪动起来。

根据一线反馈的情报,袭击确实主要集中在山林地界,也确实是散发。

只是这“散发”得有些太频繁了,根本不像是散兵游勇的自发行为。

显然在背后是有统一组织的。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打仗最重要的就是情报。

“你们不去听前线将士怎么说,副官在你们耳朵边说什么就是什么,如何能掌握战场的真实情况?”

说起战争,李世民的态度异常严肃。

阿史那和老郭二人惭愧不已。

只是惭愧之余,他俩又不免纳闷。

见鬼,大明的士兵真的是不眠不休、不需要休整的超人吗?

被赶进深山这才几天呐,这就能打山地战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百书库 . www.xuanshu100.net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百书库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