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25章 三圣临朝(1/2)

大唐南疆,中南半岛。

林邑国的近况急转直下,局势日益糜烂。

因为该国的西方邻居真腊不讲武德,在他们的背后发动了无耻偷袭,一举就打进了林邑的国都林邑浦。

这不是因为真腊的部队有多厉害——他们虽然也得到了大唐的援助,但都是以廉价的刀剑为主,甲胄没有几套,战马更是一匹也没有。

而是因为林邑这个国家先天残疾,东西纵深太小,就像一条蚯蚓。

加之国王范梵志太激进,把全国军队全部堆在北方的交州前线,国都几乎不设防。

真腊人差不多一脚油门就冲进了林邑浦,向王宫发起了冲击。

然后,被挡住了。

没办法,真腊比林邑还要穷,攻城器材是不用想的,士兵战斗力也不行,大唐提供的装备更是不如大明那般质优还量大管饱。

他们根本突破不了王宫的高墙,就算有几个胆大的能爬上墙头,武器也根本破不了王宫守卫明甲的防。

战局就这么僵在了原地。

真腊人虽然不能活捉或者杀死敌方的国王,但也凭借人数优势,把王宫围得如铁桶一般,断绝了政令出入的一切通道。

对组织度尚很原始的林邑来说,和把国家首脑斩首也差不多了。

全国顿时大乱,并且迅速蔓延到了交州前线的林邑军队。

前几日还耀武扬威的占族人,士气光速崩溃。

而交州土人也同样得到了大唐支援的武器,立即对敌人发起了疯狂的反攻。

在交州土地上展开屠杀的林邑人,很快收到了反噬。

原本懒散的交州人,或为了活命,或为了复仇,爆发出了惊人的战斗力,不要命地向敌阵营发起亡命冲锋。

之前,林邑抛下穷兄弟玩起了科技飞升,还可以单方面吊打其他南蛮。

而如今,交州人也得到了中原的先进铁器,大家又回到了同一个层次,战争就又回到了纯粹的绞肉战中。

交州人铆着一股劲玩儿命,而另一边,林邑人则因为王都被围而士气低迷。

胜负已分,林邑人根本维持不住战线,很快就败下阵来。

以他们的组织度,有序撤退自然是不可能的,士兵就像几万头野猪一样,漫山遍野地四散奔逃,被交州人一通乱杀。

而复仇的交州人自然也不会怀有什么仁义之心。

他们彻底杀红了眼,在真腊的配合下,一路从北杀到南,杀进了林邑国境内,反手对林邑平民展开了无差别的屠杀。

南蛮的事情一直就是如此,不是你清洗我就是我清洗你。

在一片血色之中,林邑发动的战争草草落幕。

大唐完全收复了交州,南疆也平定了下来。

…………

当南方的捷报传回长安时,已是初冬时节,天气一天天寒冷下来。

今日召开大朝会,正式开始之前,群臣一个个揣着手缩着脖子候在太极殿外,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天。

张行成:“大朝会按惯例是每个月两次,怎么这次拖到今天才召开?”

刘洎:“陛下这段时间龙体欠安,所以只单独会见,不另开朝会。说起这个,今日的朝会是由陛下亲自主持吗?”

高季辅:“哪个陛下?”

刘洎:“当然是皇帝陛下,还能有哪个陛下?”

高季辅:“哦,你说陛下啊,我还以为是那‘二圣’。毕竟这段时间在立政殿会见大臣的,似乎主要是那‘二圣’为主。”

刘洎:“高县公慎言。”

高季辅:“刘相教训的是,是高某人失言了。”

大臣们最近越来越关心皇帝、皇太弟和太上皇的近况了。

虽然嘴上不说,但在私底下,他们都认真思考起了皇帝走在太上皇前面的可能性。

自从登基以来,本来就体弱多病的皇帝陛下肉眼可见地消瘦了下去。

反倒是中了风疾的太上皇陛下,在后宫的滋养下,身子骨反倒是越发硬朗起来。

当然,还有正值少年的储君,皇太弟殿下。

大唐的权力核心形成了中间细、两头粗的奇怪格局——

皇帝随时都可能崩,而太上皇和皇太弟则还康健着。

如果这种前所未有的情况真的发生,那下一任皇帝应该是谁?

是中过风的太上皇陛下退休返聘,还是尚年幼的皇太弟殿下直接接力?

这样的讨论虽然大不敬,但又是臣子们必须要在私底下事先准备的。

权力交接必须严谨,设想各种可能的意外。

不做好预案,万一真有个万一,很容易引发国家动荡,被北方某大国趁虚而入。

“你们在说什么呢?谁失言了?”

张亮凑了过来。

对这位特务头子,三位碎嘴的文臣心里膈应,装作没听见,一齐无视之。

对三张冷屁股,张亮倒也不恼,只是做出神秘兮兮的表情,压低声音悄悄说:

“我听宫中宦官传言,陛下恐怕……”

“恐怕什么?”三位老哥维持不住高冷,异口同声地问。

张亮嘴角一勾,余光瞥了瞥从大殿走出来的宦官,做出要和同僚分享秘密的样子。

就在此时,宦官已经走到了殿门口,尖着嗓子宣布道:

“上朝!”

“宫里到底发生了什么?陛下恐怕怎么了?”三位文臣好奇心快要爆炸了。

张亮嘴角一勾,不搭理他们,信步向前。

“走了走了,上朝了。”

文武百官已经各自陈列就位,在宦官的指示下排成两列鱼贯上殿。

三位老八卦也只能立刻闭嘴,低着头迅速站回自己的位置,一边跟着队伍慢腾腾往殿上挪,一边悄悄抬头剜一眼前面那“不谈还撩”的张亮,心里骂一句:

你特么是人?

…………

大朝会开启,气氛肃穆。

在京官员咸集太极殿,鱼贯而入。

五品以上的官员在前,在各自的位置坐定。

而品级低下的芝麻小官则只能远远地站在靠门口一侧,一边沐浴皇恩温暖,一边吹着西北风。

所有官员各就其位,毕恭毕敬地低着头。

按照惯例,在百官就席以后,皇帝才从殿后上前入殿。

当大领导,就是要讲求排场。

落座前须由宫女用五明扇遮住龙体,遮蔽座下官员的视线,非礼勿视。

但是在永庆大帝时期,规矩又不一样了。

皇帝陛下体恤臣下,为了不让大家久等,特恩准诸位在皇帝本人落座以后再上朝。

当然了,对于陛下的美意,能混到帝国中枢的诸君自然是不会情商低到就这么慨然受之的。

百官必须提前在外面等着,等皇帝陛下在宦官的搀扶下缓缓于龙榻落座以后,才可上殿。

这就让上朝的流程反而比以往更繁琐、更折磨人了,官员们在私底下也颇有怨言。

然而,当陛下因为身体原因,已经连续一两个月没有开朝会以后,大家又不免记挂起了这个重大的仪式。

怕他乱来,又怕他不来。

官员心中忍不住打鼓,陛下身体到底怎么样了,还掌握着大权吗?

还是说,大权已经旁落到……不是,回到了“另一位”陛下手中呢?

抑或是“殿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百书库 . www.xuanshu100.net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百书库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