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15章 前有堵截后有追兵(1/2)

“哦?我们还能有一胜?”

兖州城的城楼里,李靖向李道宗做出一个没有笑容的笑脸:

“说来听听。”

李道宗的手指指向地图的东边:

“我们若能安然抵达齐鲁之地,凭借沂山和沂水的天险,谅敌人不敢进犯。

“而只要我军得以保存实力,保证大部不被歼灭。

“那么,大唐在经济和战略上毫无疑问会落入极其艰难的境地。”

李靖眉毛一勾:

“我们把中原之地都还给他们了,过不了多久,这座兖州城也将原封不动地交还。

“唐军将宝贵的失地都收复了,中原重新回到手中,怎么还会落入艰难的境地呢?”

“因为大唐为了一口气消灭我们,付出的代价太高昂了。”李道宗道:

“为了造成绝对的兵力优势、围堵歼灭我军,大唐总共调集了将近五十万的军队。

“根据常理推算,民夫更是数倍于军队。即使在本土,一个士兵也需要四个民夫的扶持,这就总共有二百万之众了。

“大总管,现在是什么季节?是秋天,丰收的时刻!”

李靖懂他的意思了:

“你是说,因为唐军为了这场仗而动用的青壮劳动力太多了,势必会影响今年的秋收?”

“正是,这会极大地打击他们的经济和税收。”李道宗点点头:

“而以李明陛下的文治,这点优势足以拉大到大唐无法消弭为止。

“所以,他们唯一的胜机就是彻底消灭我军,如果失败便会不可避免地踏入衰退的螺旋,直到万劫不复。

“而我军只要保持住自身的安全,成功撤回本土,胜利便会迟早到来。

“敌方必须主动攻击,而我军可徐徐与之周旋,这便是我军的一胜,而敌人的一败。”

李靖笑了一笑:

“江夏王所言,倒是让某增添了不少的信心。

“只是,目前我们面临的现状是三面楚歌——西北南三面被敌人包住,而东边又隔着一条泗水。

“如果想要全须全尾地撤退,恐怕有一点难度哦。”

…………

事实证明,李靖还是太乐观了。

想要撤退,难度岂止是有一点。

因为北方李世绩那两万人有意无意的向南挤压,李靖的部队被彻底挤到了兖州境内,泗水的西岸。

兖州段的泗水刚流出发源地不远,波涛不惊,河道也不算宽阔。如果一人一骑强渡,还是可以拼一把的。

但是,这毕竟是一条淮水流域的重要支流,子在川上大发感慨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说的就是这条泗水。

因此,大部队想要平安地徒步涉水过河,仍然是十分危险的。

如何组织是一个大难题。

尤其当后面还有敌人虎视眈眈的时候。

涉水过河一定会阵型混乱,届时如果被敌人纵马一番收割,那就会在军事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支高素质、人数也不少的部队,是如何毫无抵抗地被战力相当的敌人单方面屠杀的。

想要渡河,最稳妥的办法就是坐船。

泗水河边,侯君集手支凉棚望向泗水河面。

因为夏秋雨季的缘故,河水暴涨。

快速流动的河面上,只慢吞吞地划着几条小舢板,向西岸靠近。

而在岸上,是密密麻麻的人头。

明军的主力部队已经抵达泗水河岸了,全部被堵在了渡口。

就凭这么几条单薄的小舢板,想要把这么多士兵安全地送到河对岸去,不知道要到猴年马月了。

这还只是先头部队。

人数更多的大部队,还在后面呢。

“就只有这么点儿船?!”

侯君集急得目眦欲裂,焦急地询问左右:

“和沂州方面取得联络了吗?”

苏定方回答道:

“已经向沂州州府求救了,让他们迅速出动船只增援。”

“不仅是沂州,齐州方向也求救了。”李道宗补充道。

“但是,泗水和齐州、沂州的核心地带隔着山,而泗水的下游又都在敌人的手里。

“想要把大船运到此处,很难。”

啧……侯君集咂了咂嘴。

兖州段的泗水水不深,河道不宽,所以平时也走不了什么大船。

换句话说,要运人,就只能靠小舢板一条一条地运。

就这速度,对多达二十余万的明军主力大部队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

他看着堵在河岸边的黑压压的士兵,又看看河道上孤零零的几条小船,不禁感到头皮发麻。

来不及的,肯定来不及的!

唐军马上要收紧包围圈,断绝他们的粮草的!

而大明只能通过狭窄的泗水水道对他们提供有限的补给——

船只连运人都来不及,还能如何运粮呢?

如果唐军也饿他们几天,然后不惜一切代价地全力进攻……

那这支明军部队,是真的会被歼灭的!

就这样倒在了家门口!

“居然被这么一条臭水沟拦住了去路……”

侯君集急得快把后槽牙都给咬碎了。

正在他一筹莫展的时候,视线的尽头,在泗水河的另外一边。

他看见了一群人。

人数很不少,远看之下,攒动的人头像水波一样高低起伏。

那些人用车赶着、用肩挑着、背用扛着什么沉重的东西,正风尘仆仆地向泗水河赶来。

“是沂州州府的增援,他们来了!”苏定方激动地大吼,握紧了双拳。

侯君集仍然眉头不展:

“他们能怎么帮我们?难道飞过来把我们扛过去?”

“这……”苏定方顿了顿。

“他们总是有办法的吧。”李道宗道:

“不然他们过来干什么?”

当气氛组吗?

等那些人走近了些,侯君集一行人总算看清楚了。

沂州州府派来的,不是士兵而是民夫。

他们带来的不是什么舢板船舶,或者补给物资什么的。

而是大锤、土石方、糯米等工具。

这些玩意儿,土木老哥薛万彻可再熟悉不过了。

“他们这是……要修路造桥?”

薛万彻感到有些难以置信。

“这难道就是李明陛下让我们脱困的路线?”

“造桥?在现在这个当口上?”

侯君集觉得,薛万彻的猜想有些过于狂野了。

车撞南墙知道拐了,鼻涕进嘴里知道甩了?

“现在造桥,来得及么?敌人可不会等我们啊!”

大家不答,看向了薛万彻。

论施工,他是专业的。

“应该来得及……吧。”薛万彻也不是很确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百书库 . www.xuanshu100.net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百书库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