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93章 大唐全明星(1/2)

长安。

新皇践祚,宗室藩王、在京的文武百官、全国各地的军政大员,咸集太极宫,宣誓向新皇帝的效忠。

衣冠禽兽们将宽敞的太极殿挤得水泄不通,队伍一直延伸到了殿外的庭院。五品以下的“芝麻官”都没有资格瞻仰新皇的威仪。

殿上,李承乾端坐龙榻之上,一袭龙袍冠冕,出落得亭亭玉立。

嗯,用这个词来形容一国的皇帝,好像有点不太恰当。

不过好在在场的诸位大臣都是经过训练的老江湖了,绝对不会笑,就算绷不住也不笑。

这都是因为他们并非以貌取人的肤浅之人,评判一个统治者的最高标准应当是治国能力,而不是外貌。

绝不是因为李承乾的背后,更高的高台上,还摆着一尊龙驾。

太上皇李世民正坐在那副特制的龙驾上,半睁着眼睛,睥睨着座下的芸芸众生。

“陛下。”

原右卫大将军阿史那社尔——现在已经出将入相,擢升中书令,封开府仪同三司——进言:

“岭南道观察使陈熹进京拜谒时,不幸染疾,在下榻处休息养病,无力上殿谒见陛下圣容。”

李承乾微微叹息:

“岭南与长安路途艰远,水土迥异,辛苦陈卿了。

“着御医为陈卿诊治,并赐绸百匹,聊表朕抚慰之心。”

“谨遵圣旨。”阿史那宰相继续替同事请假:

“苏州刺史李元祥自称染疾,从苏州送来贺表……”

“哦?朕请他来,他连门都不愿意出么?”

李承乾打断了阿史那社尔,语调毫无起伏。

肃杀之气弥漫在朝堂,即使在夏天也让在场的群臣寒颤不止。

“苏州刺史不想见朕,那就不必见了。”

李承乾轻巧地挥了挥手:

“朕就遂他的愿,让他和陈熹换一换。陈熹为苏州刺史,他去做岭南道观察使,一辈子也不用进京。”

唐朝“道”一级的行政区域虽然范围“州”更大一级,但职能十分受限,远没有一州刺史的实权大。

何况岭南道山高路远,无异于发配。

立刻有人站出来反对。

“陛下。”

开炮的是一向口无遮拦的民部尚书唐俭。

“李元祥乃是先皇之子,宗室江王。”

“朕知道。”李承乾平淡地说。

唐俭顿了一顿,硬着头皮继续说:

“陛下刚登基,应向天下宣誓仁德。宗室并未犯罪,即使如此,陛下也仍要将他流放岭南吗?”

面对老唐的大道理,李承乾只是简单地点了点头:

“是的。

“唐卿还有什么要上奏的吗?”

“……”唐俭张了张嘴,下意识地想抬头望一眼最高位的太上皇,请太上皇陛下拿主意。

但是新君的帝皇威严足够份量,压得他抬不起脖子。

“没有了,陛下。”

他悻悻告退。

在场群臣的态度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他们的腰杆全都挺得更笔直了一些,头垂得更低,态度愈发谦恭,不敢再在心中非议陛下。

通过这一拉一踩,李承乾给群臣立了威,展现了相当的政治手段。

顺他者昌,逆他者亡,这就是新皇要表达的意思。

毕竟李承乾跟着父皇在塞北留学大半年,这拿命上的课可不是白上的。

相比连压服个南方都费劲的摄政李治,他要强势得多。

“来年元月一日,朕欲定新年号为永庆。谁赞成,谁反对?”

大臣们悄悄抬头。

太上皇李世民依旧斜靠在自己的位子上,对儿子当着他的面改元这件事,没有发表任何意见。

众人这才真切地意识到,贞观一朝,就此彻底完结了。

…………

“呼……”

朝会以后,李承乾精疲力竭,在宦官的搀扶下下了车驾,一瘸一拐地回到了立政殿。

“明明什么正事都没有做……咳咳!”

李承乾剧烈咳嗽起来,嘴角有血渗出。

该死的,北方恶劣的气候不但暴击了李世民,也暴击了他。

他的消渴病(糖尿病)越来越严重了,已经开始影响肠胃脏腑了。

“陛下!找太医,找太医!”宦官尖叫起来。

刚上来一个新皇帝,结果就一副要死要活的样子,这换谁遭得住。

“不必惊慌,小事而已,朕还有国事要处理。”

李承乾擦去血迹,坚持回到了自己的书房,刚坐定让太医号脉。

内侍省的大太监便来报:

“陛下,去往平州招降纳叛的宦官回来了。”

“哦?他回来得有点晚啊。”李承乾估算了一下路程耗时,那位头铁的使者差不多被耽搁了五天左右。

“见到那支叛军的首领了吗?首领是谁,李靖在他们之中是什么位置?”

大太监将使者的所见一一忠实转述:

“启禀陛下,据那使者所见,东北叛军俨然以一个孩子为首,朝廷的几位大将重臣,包括李卫公……李逆靖,也在附逆者之列。”

孩子……李承乾心里咯噔一下。

果然如自己之前所猜想的那样,李明并没有死。

东北那支割据势力,就是李明在幕后操盘。

怪不得给李承乾一种熟悉的讨厌感。

能凭空整合起一个大帝国、并让那群吃人不眨眼的千年老狐狸乖乖顺从,除了李明还能有谁?

皇弟,没想到是咱俩斗到了最后……李承乾无声苦笑,追问道:

“对朝廷和朕,他们是什么态度?”

提起这一点,太监的表情微妙了起来:

“回陛下,他们称……尊重大唐内政,恭贺大唐新皇登基。”

嘶……哎?

感觉像是一句吉祥话,可怎么听起来这么不得劲儿呢?

“一口一个大唐……难道东北就不是大唐了?难道东北人另立朝廷,打算公然造反吗?”

李承乾目光一凛。

“那个,陛下……此外,那边还给陛下送来了登基的贺礼。”

太监吞吞吐吐道。

“什么礼物?”李承乾眉头一挑。

“那贺礼是两个人,两个活人。”太监一脸不知该做什么表情的表情。

李承乾用眼神示意:继续说。

“室韦部落的莫贺咄,以及东突厥遗族阿史那思摩。”

太监说道:

“都是当时背叛二位陛下的罪魁祸首。如今,都让东北那边儿抓住,送过来了。”

“什么?莫贺咄和阿史那思摩?作为贺礼?”

李承乾下意识地抓起了脑袋。

这熟悉的脑壳疼……

他更确定了对面操作的就是李明。

因为那小家伙可太擅长让他脑壳疼了,一边揭竿而起,另一边又送上大礼,那厮在“战或和”之间选择了“或”。

好一招以退为进,让李承乾都不知道该怎么做了。

现在对方把球发了过来,怎么接招?

就这么放着李明不管肯定不行,那家伙现在壮得厉害,再放着发育一段时间,迟早一口把长安都吞了。

但悍然起兵讨伐,李承乾又没有多少打赢的把握。

现在属实是麻杆打狼两头怕,东北忌惮这边,可长安又何尝不惧怕对面呢?

一边是李世民、李承乾、李治父子三人以降,李世绩、程知节、尉迟敬德、阿史那社尔将星璀璨。

一边是李明麾下,房玄龄、长孙无忌、李靖、侯君集群星闪耀。

一边虎踞关中,统领三晋、河洛、突厥和淮水之南。

一边龙盘辽东,纳入高句丽、河北、齐鲁和朔北草原。

端的是旗鼓相当,谁都不能说自己稳赢。

“李明那厮在想什么?又不服朕,又把朕的仇人送给了朕……

“这是用‘大棒加甜枣’的驭人之术,来对付同为君主的朕?

“还是诱使朕沉不住气先出兵,然后便顺理成章地把发动内战的责任,都推到朕的头上?”

李承乾头好痒,好像要长脑子了。

他已经很久很久没有体验到这种久违的、想破脑袋的感觉了,可他一点也不怀念。

在宦官的搀扶下,一边思考着,一边漫无目的地在立政殿里徘徊。

等他回过神来,已经不知不觉地走到了一间屋子门前。

屋子有些时候没有修整了,古旧的门窗沁着淡淡香气。

这是母后长孙皇后的梳妆间,李明在立政殿暂住时,短暂地当过他的书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百书库 . www.xuanshu100.net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百书库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