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83章 李世民:入关!(1/2)

弱水河畔,走来了一支很不寻常的游牧部落。

这支部落也赶着羊群,也都穿着游牧的衣服,却是清一色的男丁,列着整齐的队列,从北向南地行进着。

相比部落,他们更像一支自带后勤的军队。

越向南走,前途就越来越陡峭。

领队的阿史那社尔骑着马,马蹄打了个趔趄,差点把他甩了下来。

阿史那社尔勉强地稳住平衡,忍不住嘀咕:

“这路真是难走。大非川……那不是吐谷浑的领地吗?天可汗为何想攻打那个地方?”

契苾何力兀自驱马前行:

“陛下这么做,必定有他的道理。”

作为精唐,他对忠孝的理解限于“陛下说几就是几”。

天可汗真能有他的道理就好了……阿史那社尔心里吐槽,但没好意思说出口。

他对李世民陛下的忠诚和钦佩,并不亚于契苾何力。

但他也知道,在不幸罹患了风疾以后,天可汗的脑力和精力发生了断崖式的下滑,意识时而清醒、时而模糊。

攻打大非川……在做出这个决策的时候,天可汗本人都未必清楚自己在做什么。

为什么?

阿史那社尔抬头遥望前方。

一座横亘东西、直插云霄的山脉,就像一堵巨人的高墙,挡在这支队伍的前路上。

“这条路也太难走了……”

新突厥新近占领的甘州(张掖市),距离大非川的直线距离倒是不远。

只是甘州在河套地区,而大非川则位于青藏高原,两地之间隔了一座祁连山脉。

完全属于两个独立的地理单元。

社尔不明白,现在的主要目标明明是夺回长安的朝廷。

天可汗为什么不继续东进凉州,杀回大唐?

而是在甘州调头南下,爬什么祁连山啊?

是,从甘州出发沿着弱水往南,是祁连山的一道豁口,走这儿翻越祁连山相对比较方便。

但是相比沿河套往东走凉州,无疑是大大的舍近求远了。

不过疑问归疑问,阿史那社尔还是忠实地执行着天可汗的命令。

他也真心希望确如契苾何力所言,天可汗的这番安排真的有其合理的理由。

“陛下有令,按军功赏赐封爵!”

契苾何力走在最前,向突厥士兵们高声呼喊:

“以敌人的耳朵为凭证,斩敌骑一名,即赏牛羊各一匹,入关中后分田一亩!斩百人为伯克,斩千人为俟利发,以此类推。杀敌越多,封赏越厚!”

这一套有着鲜明草原特色的魔改秦国军功爵位制,对淳朴的突厥人民有着巨大的号召力。

众人士气大振,不由得加快了脚步。

“慢一些,慢一些!”

阿史那社尔及时按捺住部落民躁动的求胜心。

“临行前天可汗特意嘱咐过,在高原行军要慢,徐而图之,不可急功近利!”

祁连山平均海拔四千米,而此役的目标大非川,海拔也有三千多米。

古人也是知道“高原反应”的,知道士兵在高原地区作战前,要有一个适应过程。

比如侯君集攻灭高昌就拖了大半年之久,而高昌国说是一国,其实也就一州之地。

耗时这么长,就是为了让士兵先适应高海拔环境。

“是!”

一听是天可汗的号令,突厥人很服帖地就顺从了。

几个月的传奇经历,足够让他们意识到,跟着天可汗有肉吃。

大队伍迈着稳健的步伐,沿着弱水河,一直来到了一处叫做“扁都口”的峡谷。

峡谷深不见底,两旁是雄伟的山峰,像刀劈一样笔直。

此地是漫漫祁连山的唯一一处豁口,青藏高原与西域的连接之处。

当年霍去病出祁连、打匈奴,就是选定了扁都口为主要战场。

现在这伙人则是倒着走,从西域出发,由北往南经扁都口,入祁连山。

翻过了祁连山,向南就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了。

…………

贞观十六年,初夏。

大非川的漫漫青草地,弥漫着浓烈的血腥气。

慕容鲜卑部众的尸体,横七竖八地躺在青海(青海湖)南岸边。

此地离祁连山并不遥远,是两山之间的峡谷草场,呈东西走向。

理论上,大非川是慕容鲜卑政权“吐谷浑”的放牧之地。

在贞观九年被侯君集、李道宗、薛万彻等十四奸党原班人马暴揍以后,吐谷浑便归附了大唐。

只是快速崛起的吐蕃垂涎此地已久,曾几度攻打,都被亚洲宪兵大唐给一耳刮子扇了回去。

侵略大唐藩属,是嫌我天可汗提不动刀了?

现在,大唐内乱了,天可汗李世民也下落不明。

吐蕃之主松赞干布觉得自己又行了。

便派遣心腹重臣“大相”禄东赞,再次率大军进犯吐谷浑,抢夺大非川。

一场血战过后,吐谷浑之主慕容伏顺只身脱逃,其余主力尽皆投降。

“将投降的吐谷浑部众全部掳为奴隶。”

禄东赞擦着染血的刀刃,轻描淡写地下令道。

现在的吐蕃肥得厉害,拜气候温暖的间冰期所赐,青藏高原上也能种地了,吐蕃便发展起了极具当地特色的农奴制农业经济,快速强盛了起来。

只是这种可持续竭泽而渔的制度,对农奴本奴来说就不大友好了。

习惯了游牧自由自在的鲜卑男男女女,都露出了绝望的神色。

战俘的绝望并不能影响大相的决策,禄东赞还在脑海中做着精妙的盘算:

“赞普(松赞干布)于去年迎娶了大唐的文成公主,不论文成公主是不是天可汗的亲女儿,赞普在礼法上已经是大唐天子的女婿了。

“吐蕃可以借这个名义,名正言顺地介入大唐内部事务,趁其天子失踪、国家内乱,以大非川为跳板,出兵关中。

“只要打出‘迎回陛下、驱除奸邪’的旗号,汉人也不会对我们有太大反弹……”

就当吐蕃大相精明地拨着算盘珠子的时候,在北方群山的脚下,渐渐出现了一个个黑点。

那些黑点组成一道道有序的纵队,以猛虎下山之势,正以极高的速度向己方阵营靠近。

“大相,那是一支军队!”斥候陈述着事实。

禄东赞脸一黑:

“这需要你告诉我吗?那是谁的部众,是我们吐蕃吗?”

他扫视了一眼,己方的部队都在各自的阵位上,并没有谁溜达到了山脚下。

也不可能是逻裟(拉萨)来的援军,因为逻裟在南,而那些黑点是从祁连山的方向来的。

不是友军,便是敌军。

“是吐谷浑的援军吗?准备迎敌。”

禄东赞镇定自若地指挥着。

虽然这场与吐谷浑主力的血战,让他们折损了相当的兵力。

但是现在的吐蕃军士气正盛,既然能击败那些鲜卑弱鸡一次,就能再击败第二次。

“是!”

吐蕃人迅速列阵,严阵以待。

可等着等着,有人逐渐发现了蹊跷。

敌人摆出的不是常见的吐谷浑作战阵型,而是一种陌生中带着几分诡异熟悉感的队形。

直到敌人靠近到目力可见的范围,所有人都感觉不对劲。

来犯之敌从着装到外貌,都和鲜卑人八竿子打不着。

反而像是……

“突厥人?!”

禄东赞大惊失色。

真是见了鬼了!

突厥人是吃饱了撑的还是怎么的?

怎么不在山那边放牧,而是大老远翻越了祁连山脉,杀到这大非川来了!

高原上也没什么可供突厥人劫掠的财富啊,过来吃青稞吗?

禄东赞满问号都是脑子,但大敌当前,他没有时间发呆,立刻下令:

“撤!”

手下这支和吐谷浑拼得半残的部队,打打吐谷浑援军还行,但要碰突厥生力军还是想多了。

禄东赞不傻,果断割肉止损。

自己这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相,要是在大非川阴沟翻船,那吐蕃的国运就要断了。

“大相,那这些奴隶……”

“你自己想当突厥人的奴隶吗?还不快走!”

吐蕃军不敢恋战,丢下吐谷浑战俘,在禄东赞的指挥下有序撤退。

而如神兵天降的突厥人继续装腔作势地追赶了一会儿,在把吐蕃人逼下山、彻底远离视野以后。

他们一下子就泄了气,人和马一道蹲在原地喘着粗气。

“呼哧……我这办法……还行……吧?”

阿史那社尔上气不接下气,还不忘炫耀一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百书库 . www.xuanshu100.net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百书库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