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正经了起来,用浑厚的播音腔播报:“初三5班班主任。”
校长说完,其他老师有的居然没能忍住,噗嗤一声笑了起来,只有张新异像个鹌鹑一样站在门口听候发落。
“张老师,下午活动课才到任,你有一上午的时间准备。”说完校长就扒拉开张新异夺门而出,不给他反悔的机会。
这初三5班是学校最牛的班,在整个常厦市的学界也算得上最牛的班,他们牛的不是成绩,而是人。
张新异和这几个老师当然不是怕学生,而是他们班的家长。
本来正方中学这破学校一个年级只有四个班,这届的初三硬是有五个,不是别的,他们是从四个班拆成的五个。
当年他们初一入学的时候,大多数家长就提出一个班差不多六十个人,不符合教育局的规定,直接把学校从区教委告到市教委。
结果当年校长因为这事给教委批评得,当成典型上了教育局的公报,大家才知道在那遥远的坑里有这么个正方中学。
校长当然知道为什么每个班这么多人,这都是他自己和张新异他妈共同努力的结果。为了快速的平息事态,校长在外上上下下的打点,对内马上决定重新分班。这才出现了有五班的这个年级,这些都是张新异来这学校之前的事了。
张新异来的那一年,他们初一进初二。他们的家长闹出的事更牛了,一部分家长要求跟国际教育接轨,比如什么开放式课堂,其实就是要求学生上课时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放学不能有作业,有作业也是什么观察动物,参加什么活动之类的。
最奇葩的是上午9点才上课,下午没有文化课,都是社团活动。感觉这些家长上学的时候都受够了学习的苦,想让自己的子女都解放天性。
也不知道是哪个厉害家长洗的脑,居然有二十几个家长坚持到了最后。
当年国家提倡教育搞什么创新改革,他们去找教委又是找关系又是集会,教委可能是想搞搞创新或者是被他们吵烦了,居然同意了。学校在市里的指导下联合很多部委搞了个实验班,请了很多专家来规划课程,搞了个试点。
这怕是当年本市教育界的一个大新闻了,实验班的学生主要是培养创新意识,毕业时各科考试成绩只做参考,保证他们考多少分都能进入比较好的高中。
这一下除了原先坚持的二十几个家长,大家都挤破头想进这个“国际实验班”,除了校内的人,其他学校消息灵通的家长也想转进来。不是因为这个班学的东西有多吸引人,关键在于那个进好高中的名额。
这次又把校长和张新异他妈忙坏了,狼多肉少啊,都是衣食父母,谁也不敢得罪。最后要不说张新异他妈是老江湖呢,直接在暗地里搞了个学位竞价,谁报价高谁上。后来张新异家在公园边买的那套房子有一半就出在这里。
最后,这个班里的学生大多数都是家里有钱的差生。那些家长拼死拼活的图这个直接进一流高中的机会,也是因为他们家的孩子成绩不好,直接参加考试肯定没戏。
但这三天热乎劲一过,这教育局对5班也不闻不问了。其他兄弟单位也不接手,估计其他单位当初就是抱着看笑话的心态来的。
那些家长却没体会到这其中的波涛暗涌,在外一个劲的夸自家孩子:“我们家那谁读的学校不是很好,但那个班可是市里的国际实验班,全省才这么一个班呢。”
这一沾“国际”二字,什么都显得高端了。而且这个班确确实实是市里批下来的,所以,这常常能把其他人唬得一愣一愣的,都觉得能上这个班的孩子,那肯定都是人中龙凤。
就连校长本人在外边也是毫不避讳的夸五班,一说就是咱那个五班如何如何好,当初哪个专家说过这个五班如何好。
岂不知在校内,这是校长最为头痛的一件事。
各个领导机关不搭理后,大事小事只能是校长自己买单。今天买设备,明天换教材,花钱还是小事,请人上课才是关键。
所以,我们名不见经传的中学居然有了三名外教,统一还是金发碧眼的长腿美女。
想当初,我们这学校没人肯来。招了好一会才有个来自美国的黑人志愿者来上课。
其实人家美国女孩除了皮肤比我们黑,其他都比我们强。那些先进的理念是实实在在冲击到了这些传统的老师。
无奈有些个家长搞起了“种族歧视”,这种方面先接轨国际了。
他们今天说黑人身上有味道,明天说这老师其实是非洲来的难民,后天又说人长得黑不吉利,最要命的是谣传别人有艾滋病,搞得人家哭哭啼啼跑到广州领事馆去告状了。
结果人家领事馆的做法还是真实很高明,不但不来找麻烦,一边重新安排黑老师工作,一边还找来了三个黄毛上课。
看到这些肤白貌美的大长腿,这下这些家长简直炸了,天天要外教去家里坐坐,也不知道他们图什么。外国人到自己家做客,他妈就觉得自己特别有面子,能和人家吹几年。
这崇洋媚外到了头估计也就他们这样了。
这三个黄毛被家长捧上了天,自然对张新异他们这些乡巴佬老师不理不睬的,顶多见面一个“嗨”就走了,感情多说一句她就算投靠我们大社会主义了。
这个班的内务这三个老师也自然也不管,平时就来上个课,其他都交给本校老师了。
学校方面安排了本校最有资历的老教师易老师当班主任,因为易老师教语文很厉害,英语也能交流,这样才能配合外教教学,也才配得上“国际”这两个字。
就这么安安稳稳过了一年多,眼看三班要毕业了,校长慢慢的喜笑颜开了,时不时还哼起了小曲。
这人一高兴啊,就会放松警惕,放松警惕就要出大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