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七十五章 两个人的世界(七十五)(2/2)

然而,那人仅仅只是离开了一天一夜。

二十多个小时。

却足够思念刻入骨髓,因为生死未卜,所以忧心忡忡,所以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重逢”二字道尽此刻的心情。

只有和那个人的见面、一起生活,才有了添上感情色彩的“重逢”和“同居生活”,不是任何别人。

所以你懂,那个人,和其他人不一样。

(一),从前追泡沫剧的岁月有一个点让我印象深刻:每一天晚上的剧情都停在“恰到好处”的地方,如主角推门进来,结果一脸惊讶,于是片尾曲响起;如主角遇难,在劫难逃,正在这时传来一声威武雄壮的“别动”,于是片尾曲响起;如主角正在暗自神伤,突然听到身后传来的响动,转过头来,于是片尾曲响起……

明清小说本里每一章节的最后都会有类似的这么一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设置悬念的作用,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引出下文。

瓶邪两人两次重逢,均在上一章节设置了悬念。

而下一章节得出的答案都是因为同一人:闷油瓶。

(二),不但如此,前后两个章节之间为闷油瓶的登场作出了大量的铺垫——

第一次是天真慌慌忙忙地在疗养院地下室奔跑,闷油瓶一声“别动”传来,继而将天真抱个了满怀。

重逢前自己的每一个遭遇都刻画得清清楚楚,处境如何孤立无援,动作如何慌乱,如何告诉自己要镇静。

与重逢那一刻的心安形成了鲜明对比。

第二次是天真拿着石头在心里想象了无数场景后,冲进来,却见到心心念念的那个人。

冲进来前自己如何遁着足迹寻找,如何给自己壮胆,如何做心理建设。

与重逢那一刻的形成鲜明的喜剧性效果。

铺垫,指写作手法中的烘托手法,为了表现主要写作对象而提前做的基础性描写。

三叔的《盗墓笔记》,吴邪为第一主角,而吴邪笔下的《盗墓笔记》,闷油瓶是他最主要的描写对象。

(三),再来是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

细节描写是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细腻复杂感情,点化人物关系,暗示人物身份、处境等最重要的方法。

关键:表现人物细腻复杂感情,点化人物关系。

疗养院地下室的重逢,原本只是一个简单抱住捂嘴的动作,原本只是短时间的场景,然而那一瞬间简直是“走了火”,一笔一划细细刻画,记忆之深刻令人动容。尤其着重刻画闷油瓶的外形变化。

第二次原本也只是一个简单的再见面,然而依旧是一笔一划详细叙述,一样不放过闷油瓶身上出现的一丝一毫变化——

————原文————

本以为是【文锦】尾随我们进入了营地,我拿着石块进去想堵【他】一下,却发现进入营地的,竟然是满身是泥的【闷油瓶】。他的样子让我咋舌:一身的淤泥,几乎把他的全身包括头发全部都遮住了,他肩膀上的【伤口】【全部】都被烂泥糊满,【也不知道会不会感染】,不过倒是【没有看到他身上添上新伤】,他昨天晚上【一定过的比我们舒坦】。

————————

一,“文锦”和“他”,已经暴露了天真此时见到的是谁。

上一章提及“见到一双熟悉无比的眼睛”,答案呼之欲出,于是提及陈文锦阿姨的不再是“她”,而是真真切切的“他”。

二,见到闷油瓶,来不及察觉自己的心情,而是急急忙忙地去观察他身上所发生的变化。

重点是观察闷油瓶的伤势。

(1)“伤口全部都被烂泥糊满”,这句话出现的问题是:天真十分清楚闷油瓶的伤口都在哪里。

原因无外乎一个:在前面一行人休息的时候,天真仔细察看过一遍。

提示:当时一行人脱光来着……

(2)“也不知道会不会感染”:担忧之情溢于言表。

潘子伤势比老闷重上那么多,天真也是担忧的,但没有细微到如此地步。

(3)“没有看到他身上添上新伤”,所以说,天真你真是对老闷每一道伤口的位置都了如指掌啊……

前面休息的时候查看伤口甚的果然被带过去了。

天真是一个细心体贴的娃。

“一定过的比我们舒坦”:这句话乍一看会以为是在抒发不平之气,但实际是天真松了一口气:好在,他没有遇到像我们那样凄惨的遭遇。

@百书库 . www.xuanshu100.net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百书库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