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七十七章(2/2)

于是严尤被召入宫,面见王莽。跪拜已罢,王莽便命其陈述讨贼方略。严尤说:“目今太师新败,赤贼势头正盛,不可复派军兵前去征讨。臣闻绿林贼自逃下绿林山后分成了两股,一股由贼帅王匡、王凤、朱鲔等率领,如今盘踞于桐柏山;另一股由贼帅王常、马武、成丹、张卬等率领,如今屯于南郡编县的蓝口聚(注2)。这两股贼寇,如今已是穷途末路,易于消灭,而蓝口之贼其势又弱,更易消灭。臣以为,不如派出一军,出常安向南,由子午道而至汉水,然后顺水而下到南郡蓝口,先将王常这股贼军消灭。然后得胜之师奔向东北,会合前队大夫甄阜,将王匡、王凤、朱鲔这股贼寇再度歼之。这样,荆州境内的贼寇就全被消灭了。荆州之贼被灭,咱们就可以腾出手来全力对付赤眉。当然这期间,也要防备赤眉——他们新近获胜,没准要向西窜犯的,甚至威胁洛阳。因此陛下宜再派军马增守洛阳,同时派兵镇敖仓,扼轘轅,以为洛阳外围。待荆州的绿林贼被歼灭之后,镇守洛阳、敖仓、轘轅的官军又可会合咱们荆州的得胜之师一起向东消灭赤贼,则咱们的大新天下安然可定矣。”

王莽听罢大喜,连连点头称是。王邑更是暗自得意,心想皇主啊,为臣向您推荐的这个严尤没错吧?王莽对严尤说:“严爱卿啊,真说得好,王大司空真是没看错你。既然如此,朕就派你领兵去荆州,先消灭蓝口的绿林贼,再消灭桐柏山的绿林贼。”王邑也说:“严尤啊,你在荆州为官数年,熟悉那里的情况,你就去吧,不要辜负了陛下对你的厚望。”严尤只好向王莽再拜说:“既然陛下、大司空看重,臣不敢推辞,臣愿率兵去荆州。”

王莽愈喜,加严尤为大将军,让秩宗将军陈茂为其副,令二人来日引兵五千进军荆州,严尤再拜受命。但是王莽又对严尤说:“严尤哇,实话告诉你,绿林赤眉他们再凶狂,也并不是朕的第一大患,朕的第一大患乃是废刘余孽!自从王匡、王凤、朱鲔这群残贼逃进桐柏山,朕的这种担心就日益加重——前队的废刘最多,他们很有可能要乘这个机会起事。绿林赤眉,无非就是顾张嘴而已,没有夺取朕的江山的意思,至少他们现在还没有。而废刘犊子的黑旗一经举起,那就是要夺朕的江山的!这事朕已经下书给甄阜了,要他密切关注前队废刘的动向;只要他们胆敢蠢动,就全部消灭之,以永除后患!所以你到南郡消灭了王常这股贼寇后,先不要急于进入前队。你可屯于界口,然后派人进入前队打探动静——如果刘氏还没有举事,你就暂且按兵不动,等他们起来了你再进兵。如果他们已经举起了黑旗,你就立即知会甄阜,你们两军南北夹击,将那些废刘犊子全部彻底干净地消灭之!”

严尤听了不禁“格登”一下,心想这个大新皇主还真是不含糊,连前队的刘氏有可能造反他都知道。好在,这个皇主只知道前队这个大圈圈,不知道蔡阳那个小地面,更不知道还有个小村舂陵乡!而自己,早在几个月前就知道这个小乡村早晚要闹起来,而领头的十之八九就是刘縯刘秀两兄弟!只是,自己深知他们身负天命,不敢轻易招惹他们。几个月前,自己还庆幸离开了那地方,可谁知自己又要回到荆州,又要回到前队,又要去面对那个“大麻烦”了!

不过当初自己和曹县尉商量好了,对刘氏是“顺应天命,听其自然,见机行事,保住身家。”对绿林残贼,自己可以尽行屠戮,毫无顾忌;但是对刘氏,自己对他们可是半根寒毛也不敢动的。自己不是定下了“见机行事”吗?那就得有所行动——在领兵走之前,先把老婆孩子迁出常安,秘密安置;将来一旦刘氏起来,自己也好当机立断——或是偷偷离军,去接到老婆孩子远走高飞;或是干脆投降汉军,帮助他们推翻王莽重建大汉!总之刘氏起兵之时,就是王莽灭亡之日,老子才不为你殉葬!嗯,就这么着,离常安之前先把老婆孩子迁出常安去!

可是哪想到,王莽接下来的话却让他一下子如坠冰窖。

只听王莽说:“严爱卿啊,你的宝眷家小是不是都在这常安城里啊?”

严尤立即明白了这是啥意思,额上不觉冒出汗来,说话也结结巴巴:“啊,是,是,陛、陛下。”

王莽立刻对王邑说:“王邑啊,你明天就派人把严爱卿的宝眷接入宫中,好生安顿。记着一定要派出军兵守卫保护,粮米衣物,不得有缺。总之要让严爱卿在外面一心一意讨贼,没有后顾之忧。”

王邑也许真以为这是皇主对严尤的“隆恩”,就不无高兴地对严尤说:“严大将军,陛下对你如此恩顾,这是你的无尚荣光,还不赶快叩谢陛下?”

严尤却是一阵透心凉。心想这哪是什么“恩顾”,这明摆是对我不放心,拿我的家小做人质啊!可他又能怎么样呢,只好冒着汗珠跪下道:“谢陛下宏恩。臣一定竭尽犬马之力,将乱贼剿除干净。”

次日早朝,除宣布严尤陈茂去荆州讨贼之外,又命大司徒王寻去洛阳,助太师王匡守住东都。又命大将军阳浚镇敖仓,并分兵扼轘轅,以为洛阳外围。又命大司马董忠训养骑射于中军北垒,以为后备之军。而大司空王邑,则兼大司空、大司徒、大司马于一身,总典朝政。

次日,严尤陈茂整军已毕,拜别皇主,便率军出长安,去南郡消灭王常、马武等绿林残贼。

(注1)索卢恢:索卢,复姓,恢为名。本书中凡是三个字的人名,大都是复姓。如前面的淳于长、梁丘赐,以及将要出现的申屠建,还有以后还要出现的公宾就、诸葛稚、公孙述等等,都是如此。

(注2)南郡:王莽篡汉后,改南郡为“南顺”。但为了避免增加枝节,这里仍使用“南郡”,即便从王莽的臣子口中也仍说是“南郡”,读者心知即可。

作者闲话:

@百书库 . www.xuanshu100.net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百书库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