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丹隐有不屑,“火狐再好,也不及极北之地的雪狐好,等到了胥野,本王会替你寻几只做一件世间最温暖的雪狐裘衣的。”一副我嫁他已成定局神情,看得刘应目光炯炯,一旁的刘卓则一脸沉静,太子笑容复杂,刘耀则是气愤。
看这两人一来一往,互不谦让的模样,忽地明白了恒帝让我定头彩的意思,感情他们是在拿我做赌!不知道是不是上辈子的冤家,想起他们初次见面,刘应就曾明枪暗箭地奚落胡丹,不料被他抵了回来,两人半斤八两地对了半天。如今在千里之外重见,又是这种情形,还说不是上辈子造了孽?
他们走后,我们踱步进了正殿,殿内已摆好茶点,恒帝坐在上座,因没有宫人跟进来,我就跪在一旁的几案边侍奉。见他们目光相视一望,段淳一先开了口,“早前开放的几个集镇,互市情况良好,只不过因都是与大理接壤的,需各国的商队先将物品汇聚大理方能交易。这次是经过商议,十六国推举我们做代表,请求皇上再多开放几个口岸,以减少民众奔波之苦。”
我替恒帝续了杯茶,瞥见他目光沉吟,心想大理送来公主和亲,只是想替十六国民众谋福利吗?事情肯定没这么简单,想必是之前建议恒帝商战收服韶南,初见成效了,大理国有所察觉,想借此求个平衡,以稳定其在十六国的霸主地位。正放出目光细细打量段淳一的表情,不肯放过这城府堪比诸葛的男子一丝情绪,却听恒帝不紧不慢地开口问我,“秦殊,这件事你怎么看?”
我身子猛地一震,抬眼看恒帝,他龙颜沉稳,眸中一片看不见底的光亮。虽说先前这件事我有份参与,可怎么也没料到,一国之君和外邦使节商议国事的时候,会如此坦然地询问我的意见。想起胡丹那晚求娶于我的时候,他也是这样看着硕亲王,就知道他的是什么意思。转过头来,刚巧遇上段淳一也收了眼底的惊讶望向我。我轻笑着放下手里的茶壶,施施然坐直了身子,俏生生道,“秦殊不过是个女儿家,思考问题可能不及王爷那般高度,只是觉得韶南地势多为丘陵,所谓耽搁时间疲于奔波,多半是因为路不好。倘若能像大原这般,各地都修了入京的官道,就方便多了。皇上和王爷认为呢?”
恒帝呷了一口茶,眼底露出满意的神色,看向段淳一道,“王爷肯定也像朕最初一样惊讶于这丫头分析问题的角度与常人迥异,却偏偏能歪打正着。你也不必讶然,她是大原的女官,朝政之事可以参言的。”
“秦修仪果真聪慧,只是修建官道一事靡费巨大,怕是对于本就不富裕的韶南翘首以盼期待通商的民众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呀。”他状似无意地轻叹一口气,表情甚是为难,将晴天霹雳四个字稍微加重了一些,瞥见恒帝略微一沉的脸色,唇角绽出不易察觉的一丝笑。
好一招借力打力!开放与韶南的通商,是经过恒帝与辅政大臣几经商议的,之所以全部定在与大理接壤的边城,让大理成为通商最大受益者,是想借此打破十六国利益均沾的平衡。眼下大理的国书上会出现增加与其他部族接壤的口岸,显示已有人不满大理独占鳌头,这也是为什么大理王会将自己的幼妹百灵公主送来和亲的原因。若不如此,其他部族又怎会看得见他们的诚意呢?他此话无非是在告诉我们,无论这通商口岸大原增加还是不增加,大理的领导者地位绝对不会动摇。只不过,倘若不增加,大原在韶南苦心经营的影响力可就会瞬间崩塌!
“开放通商,原本就是想让两国百姓互通有无提高生活水平,若因为修建官道靡费折腾民众也确实不好。”恒帝沉默,我歪着头冲他轻轻一笑,又转过头看着段淳一,“此次大理国送来百灵公主和亲,就是两国共盟永好的见证,作为夫家,总得回赠一份礼物才不失体面。王爷觉得由大原出资,修建一条青州直通大理京都的商道,便利两国百姓,这聘礼可合心意?”
恒帝表情微微一愣,随即笑道,“修仪这建议,朕觉得甚好。听说青城驿那里都已形成了一条两国百姓杂居的街道,相处甚为融洽,这商道就从青城驿修建,淳一王觉得如何?”
段淳一俊脸上看不出喜忧,眼底却复杂涌动,用一只手虚掩了半边脸,撑在桌上道,“突然感觉有些头疼,皇上能否容在下离席去转转?”
恒帝知道他心底在考量利弊,装作不知,关切道,“许是受了风寒,秦殊,让元喜传太医过来看看。”
我起身正欲出去,段淳一摆摆手道,“实不相瞒,在下自小在南方长大,过来中州这几日颇不习惯,调养的药每日都喝着。许是刚才山风闪着了,出去走走便可。”想了想又指着我道,“在下不太熟悉别苑,可否请旨让修仪陪同?”
我对恒帝眨了眨眼,他点头,便和段淳一一前一后踱步出去了。
作者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