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灶过后,母亲买来鸡、鸭、鱼,自己宰杀。小孩子喜欢在公鸡身上拔漂亮的羽毛,然后就自己做“绢踢”(毽子),这时过年的气息开始荡漾开来啦。
腊月廿五,掸檐尘(大扫除),除污秽、除晦气、除旧迎新。腊月廿六母亲和姐姐洗涤被褥床单和衣服。腊月廿七,大家理发、洗浴,干干净净迎新年。
廿八、廿九两天,男性成人互相邀约到友人家吃年夜饭。商号也在这时请伙计吃年夜饭、发红包。
大年夜,家家户户贴春联。春联都是除旧迎新、吉祥祈福的好词句。同时还会贴上“福”字,祈求团圆、和合、年年有余、招财进宝。各处佛堂灶王前焚香上供。谢氏夫人正房院内设着天地纸马香供。沈园正门上挑着角灯,两旁高照,各处皆有路灯。上下人等,打扮的花团锦簇。一夜人声杂沓,语笑喧阗,爆竹起火,络绎不绝。
家里忙开了头,锅煮灶煨、煎炒爆熬准备年夜饭大餐。傍晚,备好由米饭、橘子、荸荠等组成的万年粮,上面用红纸封固,再插上一杆吊秤。
吃年夜饭前,把喜神(祖先遗像)请出来挂在客厅的正中;供上祭品。在大人准备年夜饭的间隙,小孩子会躲到门背后去蹦三蹦,嘴里嘀咕着:“长高、长高,明年快快长高”,往往灵验。
年夜饭烧好了,一切就绪,一家人洗手整衣,按照长幼尊卑,祭拜祖宗。礼毕,家里人对祭祀用的菜品是不能直接享用的,母亲又忙着回锅,煮一下。我们的恭敬,是为了求得祖先的保佑。
在吃年夜饭时,论资排辈,依序而坐,合家团聚。姑苏人家吃年夜饭有几个菜是必备的,而且有着许多的口彩。青菜,寓意安乐。
这是每年第一个给小孩子吃的。母亲在夹青菜给我们时总要叮嘱一句:“吃了年夜饭长一岁了,要多懂事啦,明年安安逸逸,合家平安。”接下来吃的是黄豆芽,寓意如意。肉圆,寓意团圆。蛋饺形似元宝,寓意发财。鱼,谐音年年有余……
除夕夜,大人通宵达旦不上床休息,他们要守岁,迎接新年的到来。
守岁时,母亲要做大年初一吃的小圆子,还给已经熟睡的我们备好新衣服、放好压岁钱。压岁钱是用红头绳穿了铜钱,压在枕头下面,或者放在床脚、蚊帐角的,说是可以帮助压鬼神、避邪气、保平安。
大年初一醒来,我总会获得一份惊喜——穿新衣、戴新帽、拿压岁钱、吃加糖的小圆子,祈盼在新的一年里人缘好、甜甜蜜蜜;或者吃年糕,巴望一年更比一年高;或者吃春卷,期望新春新气象早点到来;听家家户户放开门炮,祈愿在新的一年里连升三级。
姑苏人的大年初一是有很多禁忌的:不出家门,不动刀叉、丫叉、扫把;不倒马桶、不倒垃圾、不泼污水;不可骂人、不可说粗话…………
年初五是接财神的日子,把打上来的头一桶井水倒回井里,寓意财富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然后从东、西、南、北、中,接福、禄、寿、喜、财五路财神。
姑苏人闹元宵要从正月十三上灯,到十八才落灯。其间,男女老幼都去街头看赛花灯、猜灯谜、吃元宵、走三桥、讨吉利……其乐无穷。
沈家大少爷这些日子当然是忙得脚下带风,只有沈氏祠堂祭祖的事让她省了点心,不过萧氏原本寄予厚望要人前显耀的儿子却着实让她大大地丢了一回脸,幸好族长沈东禄一向与谢氏母子不对付,只不过申斥了一回摔倒在地捧香的沈阑清,过后还是派人叫来了沈阑勋,说是庶子捧香不合规矩,气得萧氏在那里干跺脚,却是毫无办法改变族长的决定。
周蓦然帮着忙到腊月二十九,盐帮那边却是差人请了好多次,终是无法,好不容易舍下沈紫薰回海宁去了,临上船之时又在盐帮大船上避人耳目好一阵温存,说了回家几天主持周家宗祠事宜,正月十五前一定回来陪少东家过元宵。
沈紫薰心里却隐隐好笑,怎么弄得如此期期艾艾婆婆妈妈的,真是一刻都离不得吗?装大尾巴狼的家伙。
“行了,你们周家怎么说也是开国功勋贵戚,世袭荫封,这过年也得上宫里领宴,皇帝不得恩赏好多东西,家里盐帮还得你这个总堂主回去主持大事,别在这里磨磨蹭蹭的,咱们来日方长。”
作者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