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太祖再次很坚定地说:“我与大宋海上信誓已定,不可失也。待我死后,悉由汝辈。”
粘罕见皇上态度如此坚决,于是下令,立即组织安排燕京富户们撤出城去。金人不仅要带走富户,而且要将燕京城里的职官、技术人员、宫女、艺人、道士、和尚等,全都席卷而去,目标就是“寸金寸土,裒取殆尽”。
这场人户大迁徙,给燕京富户百姓带来很大的影响,史书记载说“合境不胜残扰”。唯独涿、易二州民众安居乐业,没受到侵扰。因为这两个地方一直在常胜军控制之下,早已归从大宋。
此时,燕京城内怨声载道,骂声不绝。金人随即四处张贴通告,解释说:“将你们东迁,并非我们之本意。这是宋朝提出的建议,他们想留下常胜军,而且要利用你们留下的田宅来供养常胜军。”
那些失去家业和故园的燕京人,都纷纷痛骂宋朝,对宋朝愤恨不已。
这天,童贯又派姚平仲、康随、王环以及赵良嗣,再次前往燕京办理交割。同时,令李嗣本率领河东兵五万为前军,令种师中、杨可世统领陕西兵号称三十万为中军,要求他们立即出发,向燕京推进。接着,童贯又令郭药师率领常胜军,从新城出发北上,进入固安、安次县,在博山一带驻扎。
赵良嗣、姚平仲等人入城后,要求立即拜见金太祖。金太祖因身体欠佳,无法接见,安排粘罕与阿骨爽出面接见他们。
赵良嗣向粘罕说明来意,粘罕却埋怨赵良嗣说:“以前不是约好了四月十一日交割吗?为什么迟延到今天才来办理?”
姚平仲是军人,性格豪迈,他抢先回答说:“我们并没迟延,之所以延后五日,乃是本国崇德敦礼。如果提前到来,那叫做僣越。这有什么好问的?如果元帅找茬,妄生事端,岂不是要败坏两朝欢盟?自古败盟者,都没有好下场。又何况我朝皇帝宽仁大度,对于贵朝所有要求,全部答应,没有一点违背,希望元帅慎莫生事。”
粘罕笑了笑,什么也没说。
金将阿骨爽已接到情报,说宋朝大军已出动,前后左右,环绕燕京二百余里,他心里有些发虚,对赵良嗣和姚平仲说:“我军岂敢生事?本国前军已经出发,中军一直在等待与贵军交接,所以滞后数日。”
随后,阿骨爽与姚平仲、赵良嗣等办理了交割事宜。不久,金太祖与阿骨爽等撤出燕京,卷甲移灶,退舍三十里。
当日,李嗣本前军已抵达卢沟桥,种师中与杨可世已在料石冈扎营结寨。
杨可世对诸将说:“今日,正是我辈战死沙场,报效国家的好日子!”他要求诸将随时做好战斗准备,并不断派人去督促李嗣本,要求其赶紧渡河北上。
黄昏时,李嗣本提兵进入燕京,迅速控制城守重点。种师中、杨可世也相继领兵入城,四处布控。然而,曾经繁华昌盛的燕京城,如今已变成另一番模样:“城市邱墟,狐狸穴处,所得空城而已”。
四月十七日,太师、剑南东川节度使、领枢密院事、陕西河东河北路宣抚使童贯,少傅、镇海节度使、河北河东路宣抚副使蔡攸,与燕京新任守官王安中、詹度,一同来到燕京城外。只见军中仪仗队高举旌纛,鸣鼓吹笙,浩浩荡荡。
姚平仲与康随等人在燕京城内组织了一些残民羸卒,出城迎接宋朝王师。这些人手捧着香火,走在队伍前边,引导宋军前行,边走边高声欢呼道:“契丹既灭,大金归国,王师入城,复见天日。”
宋军收复燕京,终于实现了宋朝皇帝的百年梦想。可是,入城时曾发生一件事,似乎有不详之兆。当时,李嗣本率先锋军已入燕京,并控制城门。当童贯、蔡攸等宣抚司人马,以及王安中、詹度等燕山府官员入城时,为安全起见,童贯令郭药师率常胜军担任先锋走在前边。城上宋军望见常胜军入城,以为是金兵回来了,弃军而逃,营中大乱。因为常胜军仍穿着左纫军服,没换上宋军军服。郭药师赶紧派人上前说明,这才“抚之方定”。这件事说明,宋军与金军虽未交手,但已产生惧怕心理。
入城之后,童贯和蔡攸问马扩:“现在大家都很担心金军回来劫寨,你以为应该怎么办?”
马扩胸有成竹地回答说:“我保证他们不会回来,不用担心。”
四月十九日,撒卢母奉金太祖之命,忽然回到燕京,说是要将一份燕山地图交给河北宣抚司。撒卢母宣称:“这份地图乃是御押,童太师与蔡相公应该拜受。”
童贯与蔡攸一听,不知所措,急忙派人去问马扩该如何处置。
作者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