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军至良乡,连日不进。可否出奇以取胜?况我军比敌倍十,以彼较此,利害皎然。仰疾速趋燕京。”
刘延庆立即召集众将开会,商议出兵办法。
杨可世主张直接过河,与萧干决战。他说:“我军兵力占绝对优势,应主动出击,而不能被动应战。”
刘延庆还是不赞成马上过河,说:“若仓促过河,一旦遭到袭击,极易造成溃散。我军虽人数众多,但以步兵为主,辽军以骑兵为主,所以,我军并没有什么优势可言。”
郭药师献策说:“目前萧干将主力摆在河北岸阻击我们,燕京城内必然空虚。我们可趁此时机,捣虚而入。我建议选派一支轻骑兵悄悄东去,从固安渡河至安次,然后直插燕京。燕京城内汉民,若获知王师来到,必为内应,如此则燕京可得。”
刘延庆对这个建议很感兴趣,问:“这条路线你可熟悉?”
郭药师说:“我很熟悉,愿率军做先导。”
刘延庆又问:“固安、安次一带,萧干能不设防吗?”
郭药师回答:“萧干手中兵力有限,他的防线不可能那么长。从涿州往东,距离固安八十里。从固安再往东北行进一百三十多里,方能到达安次。这么远的距离,应该不在萧干的防线之内。”
刘延庆又询问众将领:“大家对此有什么看法?”
众将领皆认为:“这是一个出奇制胜的妙计。”
经过会议讨论,刘延庆决定,赵鹤寿、高世宣、杨可世、杨可弼四名将领率军五千,作为这次奇袭燕京城的主力。郭药师率常胜军一千人,作为先锋军。
郭药师说:“我有个请求,不知可否?”
刘延庆说:“请讲。”
郭药师说:“我们进入燕京城应该没有问题。问题是,辽军肯定会回来援救。那时候,请刘帅一定要派军前去燕京城外,接应我们。”
刘延庆满口答应:“届时一定派军接应,请郭将军放心。”
经过一番准备之后,宣和四年(1122)十月二十三日夜,奇袭燕京城的宋军队伍悄悄出发。这六千人马,全是一色的轻骑兵。他们束马衔枚,偃旗裹甲,从良乡向东疾驰而去。
作者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