镯儿对着老伯道了谢,从筷屉中抽出一双筷子。她打量了一下自己面前的这碗面条,面条粗细并不均匀,可以说手艺并不精细,甚至有些粗糙,面汤倒是给了很多,汤上面飘了几片黄绿色的菜叶。
镯儿这会儿其实并不太饿,但还是想尝一尝这碗面,她捞了一筷子面条送入口中,有些微烫,知味楼的面通常是加了肉汤,但这碗面的汤应该只是加了水煮成,十分清淡,也不腻人。面条里好像是被点了两滴醋,有些酸酸的味道,镯儿吃着吃着,反倒是被开了胃,吃出了一些滋味来。
正吃的有些流汗时,那老伯又从帘后出了来,这次的托盘上倒不是面条,而是一盘馍馍和几个份量十足的菜,老伯把这些菜上给了那三位男子,三人一看就笑开了,乱乱的夸赞道:“还是邓老爹你知道我们喜欢吃啥!”
老伯笑道:“你们哥仨做了一天活,应该是累了,吃些厚实的东西压压肚子。”
哥仨一人伸手拿了一个馍馍,老伯笑着和他们讲了几句家常话,又回到后面,端了一壶茶水给这三人上来。
镯儿一边听这三人闲聊,他们好像是在哪里干一些出力气的活儿,一边把那些剩下的面条都捞的干净,又捧起了碗一小口一小口的喝汤。
面汤暖暖的,除了淡淡的酸味外并没有什么味道,偏偏却让人觉得很舒服。
老伯见镯儿吃的差不多了,走过来,笑着问镯儿:“可还吃的对胃口?”
镯儿点了点头,老伯道:“我看你也不像是饿了,应该是觉得外面天冷,进来暖和暖和的,就给你做了一小碗面,有没有觉得身子热了一点儿?”
原来是因为这样。
镯儿有些惊讶这位老伯竟然会有这么纤细的心思,连忙道:“嗯!暖和多了!”
那三人正一人拿这一个馍吃的热火朝天,听到动静回过来头:“邓老爹猜人心思猜的就是准!”
老伯温和的看着镯儿,眼中笑意满满,镯儿看着这位老伯,觉得他有些像自己的奶奶,都是那么让人亲切。
镯儿从腰间掏出荷包:“这碗面几文?”
老伯道:“算你三文。”
镯儿一楞,却没想到这碗面竟然会这么便宜,老伯看出镯儿的惊讶,解释道:“看你小丫头也不像是什么赚钱的人,我也就只收个本钱,你要是吃的好,往后还过来陪老头子说说话啊。”
镯儿满口应下,从荷包里抠出三文钱来递给老伯。
老伯见镯儿准备走了,亲自走到门口帮镯儿拉开了帘子,又嘱咐道:“路上小心些。”
镯儿从这家小店出来,因为喝了暖暖的面汤,果然觉得身上暖和了很多,劲风再吹到身上,也不似方才那般冷了,再想到这十分让人亲切的老伯,连带着心里也都跟着一起温热了起来。
她摸着鼓鼓的肚子走出去半路,镯儿这才想到自己原本为的是探究一下其他饭馆的特色菜品,却竟然将此事忘了个干净。
接下来的几日,镯儿依旧在四处寻找一些饭馆去吃,果然,这些饭馆能在浔州城做下来也是有一定原因的。
有些是因为处在街口,往来方便;有些是因为会做其他地方的口味;还有一些则是真的会做一些稀奇古怪的菜品,让人能尝出来乐趣。
还有一些,是在新意上做了功夫,如在酒楼内请了说书先生,弹琴匠人的,装潢精巧也不在少数,为的就是让客人觉得有趣。
剩余的不少部分,则是因为醉云楼的出现,已经形势不容乐观了。
镯儿逛了几天,终于将这附近的一些饭馆都逛的差不多了,她总觉得懵懵懂懂,像是抓住了什么,却又没有头绪。
接下来,镯儿打算再去一个地方。
她照旧先回了住处将自己一身知味楼的衣服换了下来,十分熟门熟路的一路来到了那个酒楼门口。
离得还有些距离的时候,就听到有十分殷切的声音道:“吃的可还好?下次再来咱们醉云楼吃饭啊!”
没错,镯儿准备去的这个地方,正是醉云楼。
镯儿相信醉云楼一定也会有他可取的地方,上次那般饭菜可能真的就如同新哥所说,是看他们是知味楼的人,故意扮丑,镯儿思来想去的,还是决定再去醉云楼里瞧上一瞧。
镯儿定了定神,理了理衣服,向着醉云楼门口走去。
※※※※※※※※※※※※※※※※※※※※
迟来的冬至快乐~
迟来的周末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