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萍这趟真的是给乔夏至送枕头来的。
她这消息一下来,这工厂也好,公司也罢,乔夏至一下都不着急了。
的确如她说的,现在急急忙忙找个屁大点的地方折腾,倒不如再等个一年半载。
到时候新的开发区大把的区域建设办公楼,厂区,甚至还有住宅楼。
到时候地皮下来,她就自己拍一块地皮自己建个工业园区,如此不香吗?
大哥的服装厂,她的护肤品厂,就都有着落了。
只是让乔夏至没想到的是,这事一等就又是两年多。
从83年的8月底一等就等到了86年的端午,也就是86年的六月初。
当然也不是说省城的划分等了这么久。
这两年多的时间里也是一步一步的推进的。
先是省城的试点,试点通过之后,正式划分成立,再接着就是区域的划分,审核,批核等等。
所有的一切一切都是需要审核批准才能进行的。
不是说你今天说划分就划分,说成立就成立,划地就划地的。
一切都讲究一个循序渐进,而且一切改革建设都不是开玩笑,必须慎重而慎重。
所以等个两年多其实乔夏至早就预料到了。
想想在现实世界,她的同学老家拆迁,从大一拆拆到大四都没个结果。
现在一个省城的成立两年半的时间走下来在她看来已经算是很有效率的了。
当然了,她这是一个平行的世界,很多事情跟现实世界的七八九十年代都不一样,所以也不能这么比较。
印象中,记得现实世界的经商潮是在九几年才开始的。
先是工人下岗,下岗之后很多人就开始施展拳脚经商。
但是她目前所处的这个平行世界,这几年开始做生意的就已经有不少人了。
特别是他们海市,现在应该要说北省了。
特别是他们北省建了大学城区之后,这边做生意的可不少。
不过大部分都是小本生意。
民营企业有倒是有,但是不多,规模也不是很大。
即便是她大哥的服装厂,发展到目前为止也才两百多员工的规模。
不过两百多也算是一个中小型工厂了。
因为场地受限,工时都搞成了三班倒。
不然没法啊。
端午头一天正好是周五,乔夏至上午在省区医院上班,下午在医科大学上课。
正好第二天就是端午,她也省的跑回军区家属院去,然后当天晚上就在省区这边自己买的院子里住了一晚上。
孩子们放了学,姜云晨忙完也带着他们过来了。
这样第二天端午去大哥他们那边过节也方便。
一大早的,乔夏至他们还在收拾东西呢,院子外面就听到了高萍的敲门加说话的声音。
“夏至,夏至,还在家吗?”
“我们这不会是来晚了,他们已经去大哥那边去了吧?”
“我就说刚才就应该先打个电话的。”
话音刚落,院门就被许姨打开了。
看到院门被打开,高萍就放心了。
“还以为你们已经到大学城那边去了呢,许姨,夏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