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完家, 段老头眼里全是冰碴子。在他眼里, 老二一家, 简直是养不熟的白眼狼。“滚,连夜收拾出东西来滚蛋。”
段老大看看娘,劝道:“爹, 这都入秋了, 娘和二弟一家能去哪里?先在家里住着,住到起好了房子再说。”他平时爱占二弟家便宜,但毕竟是亲兄弟,不能这样办事。
段老太太才尴尬, 她这会都没法进正屋睡觉了。可是,做人必须脸皮厚:“赵家在村头原来有个牛棚, 我豁出老脸明天去求来住阵子。今天,该咋睡咋睡。”拿着钥匙打开段森房门,她就先住这里了。
老头子见她竟然敢进大孙子的房间, 抬脚就要教训老婆子。可惜儿子们都不是吃素的,将老头连抱带推的弄回了房间。
段瑜一家子也不多说,赶紧回房打包收拾。有十亩田,五十两银子,能分到这个地步就很好了。简直是惊喜有木有。
段瑜娘悄悄问闺女:“铺盖和棉袄呢?”
段瑜:“让小胖子帮收拾了,还想着冬天再拿回来。”她和小胖子关系铁, 别人也不怀疑。而且, 谁也不好意思问小胖子这事。所以, 谎随便撒。
“以后别小胖子小胖子的, 人家对咱家不赖。”段瑜娘拍了自己闺女一下。她倒是没想过要攀上里正家,可是赵富那孩子确实不赖。而且别人家闺女十岁上都懂点事了,自家闺女还跟个小子一样,愁。
家里其实没什么好收拾的,唯一的大件就是娘当年的嫁妆木头箱子。衣服铺盖往里一装,将将满而已。
大伯娘一家子也闹腾。
大伯娘关上门窗,使劲掐槐花:“让你事多,要不是你折腾,你二叔一家能分出去?”老二一家子吃得少,干活多,这样的劳力哪里找去。
槐花委屈,可又不敢哭出声。她娘看着柔弱,实则手狠,专往大腿内侧掐扭。若不让娘出了气,以后日子更难熬。
小麦抱着妹妹,低求:“娘,别扭了,槐花知错了。我们日后多干活,帮哥哥读书。”她虽不爱说话,却不糊涂。二叔一家子能干,种地干活都指望他们呢。
“你们能干啥,丫头片子,除了吃就是躺着。”为啥自己没多生几个儿子,生丫头有什么用。大伯娘觉得自己咋这么命苦。
大伯娘转头一想,不对,孩子他大姑小姑不就很有用。大姑当年卖给刘瘸子,换回三十两银子。虽然日后不上门了,正好省的来打秋风。小姑当初也得了五十两聘礼,嫁给富户,多多少少有用。
本来还在犹豫要不要让闺女嫁给傻子,现在她拿定主意。必须嫁,要不然家里要喝西北风了。
第二日,段老太太带着段瑜去了赵里正家。
里正娘子见到他们,先是仔细盯了段瑜一眼,才开口笑:“哟,大娘登门了,可是有事?”
段老太太拿了一个小篮子,里面有二十个鸡蛋。“这不刚分家,老二一家子没地方住,想问里正能不能借住一下村头的牛棚。”
里正娘子哪里看得上那几个鸡蛋,正要说话,便见小胖子赵富蹦跶过来。“榆钱来了,听说你分家了,祝贺啊。”
谁祝贺分家呢。即使是喜事,这事也不能随意说出来。里正娘子却不舍得说儿子。她嫁给里正十年才生出这么一个宝贝疙瘩,可想而知有多稀罕。
瞧着宝贝儿子和段瑜的热乎劲儿,她心里不大舒坦。家里几百亩地,还有当县令的大哥,里正娘子可瞧不上村姑。
可是,只要儿子喜欢的,她就从不敢明着说不。
“段大娘快进来做,大富他爹去了地里,得晌午才能回来。至于那牛棚,毕竟是族里产业,我也不好做主。”婉拒。
赵富一听就不干了:“榆钱,你家要住牛棚?这怎么可以!凭什么你大伯一家子住土坯瓦房,你家就住草房子。”想了想,“娘,咱家在村子后面不是还有三间房子,当时给三奶奶家住。现在腾出来,正好给榆钱家。”
“……”里正娘子吐血了。她一点都不想和段家有任何关系,牛棚都不想给,还正经房子!
段瑜又不是真的小孩,一见里正娘子那模样,便知她不喜欢自己。若换位思考,可以体谅。
“大娘,我们就借住一个月牛棚,等秋收过去就起房子,这不我奶都把买地基的钱给带来了。只是现在大家都忙着秋收,实在找不到人盖房子。”
里正娘子也不是什么狠心人,看着老太太实在可怜,只好点头答应。看看儿子那一脸不情愿的样,心更塞。她这是为了谁哦。
段瑜和奶好好说了一通感谢话,便带着家人急匆匆搬了家。好在现在不过八月份,天还没冷,住牛棚也没任何问题。
至于地基,等傍晚段瑜爹和大哥小哥三人一起去买了下来,就在村东南角上。有点偏,但离得主路不远,位置还算不错。想着两个儿子,便直接买了两处地基,一处盖房子,一处先种菜,等儿子成家了再盖成房子。
看着段家两个儿子都十分懂事,里正娘子十分羡慕:“人家怎么就能生两个儿子呢!”她也好想。
里正摇摇头:“儿子不在多,孝顺管用就好。咱家大富,别的本事没有,胜在听话。就是性子有点软,得找个厉害的娘子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