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四个看着小弟泪眼汪汪的,心里着实不好受,于是狠了狠心,把自己的肉一口吞了,小弟看不见肉就不难过了。
小弟刘爱华:“……”哇的一声哭出来。
然而哭是没有用的,奶奶并没有心软多给他一块肉,哥哥姐姐也都没有过来哄他。
哭了一阵儿见没人搭理他,刘爱华也就不哭了。他擦干净眼泪,搬着小板凳坐到了大门口,口中念念有词:“二叔二婶怎么还不回来啊……好想吃肉,二叔二婶回来就能吃肉了……”
约莫半个钟头之后,刘爱华听到了一串“叮铃铃”的声音,抬眼一看,二叔骑着自行车驮着二婶回来了。
“奶奶,奶奶,二叔二婶回来了,能吃饭了不,我想吃肉。”
闻言,赵艳霞立马从屋子里出来了,正好看见小儿子骑着自行车进了院门。那可是自行车啊,崭新崭新的,比大队长那辆都好看。
赵艳霞很激动:“二壮,这……这自行车……”
刘二壮笑了,神色间颇为自豪,说道:“妈,这是咱家的自行车,我刚去买的,攒了好久的钱呢。”
“票呢?票哪来的?”
买自行车要票,这一点赵艳霞是知道的。这要得益于大队长前两年的科普,之前大队长刚买了自行车,逢人就吹嘘自己人脉有多么多么厉害,连那么难搞的自行车票都能弄到手里。
如此一来,全生产队都知道了自行车票的来之不易。
赵艳霞忍不住好奇。自家人知道自家事儿,就刘二壮那个性子,让他去跟人攀交情实在是要了老命了。所以这票,到底是怎么来的呢?
刘二壮又笑,牙齿露出来,还伸手挠了挠头,显得整个人憨憨傻傻的,一看就不是个机灵人。
旁边他媳妇陈招弟看不下去了,拍了自家男人胳膊一把,回道:“还不是二壮运气好。这不,年底木材厂发福利,弄了个大箱子抽票,里头总共就一张自行车票,直接让二壮给抽着了。好些人要拿别的票换二壮都没同意呢,说是再过半年,三丫就得上县里上高中了,有个自行车上学方便。”
整个家里头,婆婆最喜欢刘二壮,第二喜欢的就是三丫了,拿他们爷俩说事儿总是不会出错的,婆婆听了一准儿高兴。
果然,听完陈招弟的话,赵艳霞直接笑开了。二儿媳妇就是懂事,特别会说话,跟大儿媳妇一点儿都不一样。她赶紧招呼着众人吃饭,有什么事儿吃完饭再说。
赵艳霞:“二壮回来的正好,妈做了你最爱吃的红烧肉,刚做好没一会儿,还热着呢,走走走,咱先吃饭去。”
老两口加上大房七个人,二房三个人,十二个人围坐在饭桌边。桌上摆着几个饼子,一盆粥,一碟咸菜,一盘炒大白菜,还有最引人注目的红烧肉。赵艳霞拿着饭勺,开始给家里人分粥。
这年头粮食金贵,粥里面没多少实货,汤汤水水的勉强能凑个水饱。
赵艳霞还是比较公正的,没有因为偏疼谁就给那个人捞稠的,她把盆里的粥搅合匀了,给每个人都盛了一勺子,不偏不倚,刚好把粥分完。
分完粥,开始分饼子,男人一个,女人半个,至于小孩子,分一个角就行了。
东西分完,赵艳霞开口:“吃饭吧。”刷刷刷几下,红烧肉没了,都被抢到了每个人的饭碗里,至于能抢到多少,就全靠自己的本事了。
一顿丰盛美味的晚餐过后,刘二壮开始上交夫妻二人从县里带回来的年货:两个暖水瓶,四两年糕,一个搪瓷缸子,够做三个人衣裳的处理布,还有最受家里孩子们欢迎的瓜子糖块。
他还特地带了三块糖锅回来,这三块糖锅是他用一尺处理布和人换的,就是为了让家里孩子尝个新鲜。
也多亏了陈招弟是在纺织厂工作的,经常能低价买到不要票的所谓“处理布”。说是处理布,可能就是没剪好或者染色不均匀,完全不影响使用,这也可以算是在纺织厂工作的隐形福利了。
对夫妻二人来说,相较于糖锅,布来得要更容易些,这才用布换了糖锅。腊月二十三呢,到底是应该有糖锅的。
三块糖锅,赵艳霞老两口一块,大房一块,二房一块。赵艳霞舍不得吃,直接就要塞给刘伴溪。
刘伴溪好说歹说,赵艳霞这才给自己和老头子留了一半,剩下的那一半,四分之一给了刘伴溪,另外四分之一则给了刘爱华。刘爱华才五岁,还是个孩子呢,正是喜欢这些甜嘴的年纪。
临睡前,刘爱华咂摸着嘴,嘴里还是甜甜的呢,真好。感觉能做个美梦呢,梦里都是糖锅。
这边,老刘家度过了一个开心愉快的小年儿,村子另一头的陈菊花家里,却闹腾得不可开交。
作者有话要说:关于糖锅,小时候吃过,叫法有“糖锅”“糖瓜”两种,作者老家是叫糖锅的。
刚在某宝上搜了一下,居然还能找见,某宝太神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