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丽离开的时候,脸色十分难看。
内心很难堪,也很失望。
一直在厨房忙活的安小承,借着出门摘小葱的机会,随口问了一句:“那个女人是谁啊?我刚才好像听见你发了好大一通火。”
坐在桂花树下的程太初,一边处理手机信息,一边淡淡地说道:“什么发了好大的一通火?哪有那么夸张?这种人,不值得多发火。”
安小承对程太初的私事不感兴趣,走出院子,搞了一把小葱就回了厨房。
……
前来景区旅游的粉丝旅客,走了一批又来一批。
那两千多户人家搬迁的事宜,也准备得差不多了。
有个别家庭妄想搞事多弄一笔钱,结果发现全村、甚至附近几个村子的人,都同意搬迁。
这些家庭想当钉子户,程太初既不妥协,也不再安排助手上门劝说,更没有作出威胁恐吓之类的事情。
只是一边忙着跟老百姓签合同,一边放风出去。
不想搬,不强求。
在他带着人和钱抵达村子的当天,如果不肯到村委会签字,那么将来想搬迁,情况就不好说了。
迟一天签字,就少一万块钱,迟二天,就少两万,以此类推。
如果半个月之内还不肯签字,那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反正这一带的土地已经被他
征用,将来开发的时候,直接修围墙将这些钉子户堵住,随你丫的怎么折腾。
风声一放出去,那些钉子户就放弃了抵抗。
要知道,自己手里的一亩三分地,光凭每年种粮食,也卖几个钱?
又不是平原粮食大户,老百姓真要是种粮食,不过是够一家老小的温暖。
家家户户不是有儿女在上学,就是有孙子孙女在上学。
随着孩子中考、高考,花钱如流水。
农村家庭,哪里深受得住?
如果真凭自己种粮食就能挣钱,两三代人下来,也不至于连两层楼的砖房都盖不起!
土地租给程太初,有一笔不菲的租金可以拿。
不管是五年一签,还是十年一签,日期到了又可以继续出租。
从破破旧旧的土胚房,搬进小镇上新盖的安置房。
刮风下雨的日子里,孩子不用走远路去学校,老人家身体不适,也能几分钟就到医院。
有体力的人,还能直接当帮工挣高工钱。
百年难遇的好事,谁拒绝谁傻叉!
这阵子,程太初等人是真的忙得昏头转向。
每一次前往农村信用社,就是取走一笔天文数字。
从这个村儿,忙到那个村儿。
就连成天蹲在办公室工作的安小承、何陈心、阿杜、阿栋四人,也被临时抓了壮丁
。
“我快吐了!”
“我也快吐了!”
“我已经吐过了!”
“……”
“真的!做为一名存款不足五万块的人,我竟然有一天会数钱数到发吐!”阿杜一脸哭笑,但手上数钱的动作没有停下来。
排成长龙,眼巴巴盼着拿到十几万不等的租金的老百姓,完全无法理解他们的言语。
只听说过数钱数到手抽筋的,还是头一回听说数钱数到发吐!
这个村子的事情,终于都办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