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673章 强力推荐(1/2)

编辑:“老刘,你还是看看吧,百密一疏,下面的眼睛虽然多,但是人就会犯错,难保没有看漏的地方。”

刘新武心中虽然不太愿意看稿,但还是装出个样儿拿起稿子翻起来。

其实,这期稿子还真没有什么毛病,大多是名家新作,国字头杂志嘛,能够上刊物的,谁不是大碗,质量杠杠的。

先是文艺评论部分,只有一篇文章,讨论了当今的诗歌流派,这个没问题。

然后是诗歌,有一个组诗,写的是农村生活,用豌豆花来比喻少女,挺新鲜的。还有几首短诗,都是现实主义题材,走的是传统路线,《人民文学》原则是不发表现代派诗歌的。

然后是短篇小说部分,这是杂志的工作重点。作家的名字都眼熟,都是活跃在当今文坛的新锐。

刘新武一边看,一边笑着和那位编辑说道:“又是徐晓斌和谢有鄞。这两人最近好勤奋,随便翻开一本新出的杂志,都有他们的名字。对了,是约稿吗?”

编辑:“是,去年就开始约了,催了好多回,到今天才拿到稿子。”

刘新武笑道:“浙江最有潜力最有影响力的青年作家的新作被你们抢来,那边的老朋友们还不得跟你们毛起?”

毛起在四川土话就是发火的意思。

实际上,在八十年代的文坛上,浙江作家群影响力不是太大。那边是改革开放的前沿,春风一吹,遍地小作坊小工厂,有志青年都奔钱途去了,搞文学实在太清贫,没什么吸引力。

这十多年以来,也就出了个写富春江打渔佬的短篇小说《最后一个渔佬儿》的李杭育,眼见着人才就要断档。还好,最近两年有徐晓斌和谢有鄞两位新锐爆发。这二人创作力惊人,一年要发十几个短篇,还都很好看。风格也以描述世俗人情为主,很对刘新武的口味。只不过,和老刘的宏大叙事不同,这二人的作品都是截取时代的一个截面,写一个小故事,如此也显得格外清新流畅,故事情也强。

其中,刘新武最喜欢谢有鄞,据说,此君老家是鄞州。鄞州现在改了名吧,他也不记得改成什么了。

编辑听到刘新武说这话,正色道:“《人民文学》是短篇小说的最高殿堂,这两位作家能够在我们这里发表作品,说明他们的小说质量是第一流的。恕我直言,浙江那边的杂志办得不好,留不住作家,是他们的责任。”

刘新武:“话不能这么说,最近浙江的杂志也推出了不少新作家,拿出了让人眼前一亮的东西,咱们要客观。”

浙江的作家群虽然有断代的危机,但那边的文学杂志却办得不错。其中最有名的是《东海》和《江南》两种。

特别是《东海》,自创刊以来,挖掘过不少名家名作。没错,这书就是以培养新人,并且成材率极高,徐晓斌和谢有鄞就是从那里走出来的。对了,老作家叶文玲的处女作也是在《东海》发表的。

如今,《东海》又在重点培养一批青年作家,比如小有名气苏童、余华,这些年轻人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专属的风格。

虽然说浙江文坛最近有点沉寂,但刘新武认为未来还是可期的。

编辑点头:“是,老刘你说得对,是我狭隘了。”

刘新武一边看着稿子,一边和编辑闲聊:“八月底,国内各大文学杂志的九月号都已经发行,咱们已经拖延了,很惭愧。对了,这个月又出了什么好作品吗,推荐一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百书库 . www.xuanshu100.net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百书库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