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原来 您就是孙三石孙桑。”小野寺鞠躬,一口流利的汉语:“贵作《球形闪电》可谓是古往今来,第一科幻大作。在下第一次拿到样书的时候,几乎是浑身颤抖地读完了。我永远忘不了林云启动宏聚变的时候,那种绝决,那如繁花般绚烂,又瞬间绽放破灭的美。”
他眼睛里闪烁着泪光,腰弯成九十度,头几乎舔到孙朝阳的皮鞋上。
这个三十六七岁的男人有种能剧表演的夸张,惊得何情禁不住退后,以手掩嘴。
孙朝阳接过他递过来的名片,看了看,上面写着《新潮社》总务二科小野寺俊夫的字样。
他心中奇怪,忍不住问:“小野寺,总务二科好像都是负责后勤兼库管的吧,而且都是女人,你挤在里面是否有点奇怪?”
《新潮社》是小日子有名的出版社,在八十年代前,属于岛国最大的出版社之一,风头甚至盖过《角川书屋》。新潮社以出版纯文学为主,小日子很多着名作家都是从那里起步成名的。比如写下《道草》《明暗》《路标》的夏目漱石,写下《蟹工船》的小林多喜二,创作出《古都、雪国、千只鹤》的川端康成。
不过,后来因为效益不好,加上八十年代末投资地产损失巨大,便开始逐步吸纳新的文学形式,走市场化的道路,出了诸如《罗德岛战记》这样的轻小说名作。
可以说,新潮社见证了小日子从明治时期到如今的昭和的现代文学的发展与壮大的历程。
小野寺听孙朝阳问,忙回答:“孙桑,在下原本是社里的文学编辑,出版的几本书都赔了钱。社长认为我不具备一个合格编辑的才华,就转职负责联络作家,为他们服务,相当于经纪人,职位自然就放在总务二科。”
孙朝阳嗯了一声:“那就太遗憾了。”
小野寺眼泪掉下来:“让孙桑失望了,遗憾,遗憾,我的人生就是一场遗憾。”
何情实在接受不了他这种大喜大悲夸张的接物待人的方式:“朝阳,小野寺似乎……似乎感情很丰富。”
孙朝阳手里正拿着一把折扇,扇面上画的是一朵荷花,落款是石鲁,是机缘巧合弄到的收藏,被老丈人借去玩了半年才还来。
他把扇子一合,在小野寺肩膀上敲了敲,对何情说:”小日子都这样,习惯就好。小野寺俊夫,这名字很熟悉啊。嗯,我想想,对了,这不是《日本沉没》里的主角吗?”
小野寺很欢喜:“正是小松左京所作的同名小说的主角,小松大人创作这部巨着的时候,就是用的在下的姓氏,真光荣呢!孙桑渊博,竟知道小松大人,我回国后一定要写信告诉他这个好消息。”
孙朝阳笑笑:“小野寺,你汉语不错啊。”
小野寺很骄傲:“从小学习,迄今三十年,只摸到汉学冰山之一角。井上大人的汉语也非常了不起,我这就请孙桑去见他。”
说罢,就恭敬地迎孙朝阳和何情去会场找井上靖和大映株式会社相关人等。
今天是大映办的酒会,请了京城电影界相关人士,孙朝阳大多不认识,自然也没有什么好聊的,他的目标是井上靖,算是追星吧。
何情进会场后,老蒋也在,二人自然做了一路,孙朝阳则终于见到了井上靖。
井上靖今年已经七十来岁,瘦得厉害,说起话来有气无力,面容也有点发黑。
孙朝阳记得井上靖的身体已经出了不小的问题,八八年的时候就开始长期住院,直到九一年去世,这次大概是他最后一次中国之行。
井上靖汉语和小野寺一样流利,还略带河北口音。他成名很早,四九年就获得了芥川奖,但因为作品没有被翻译成汉语,在中国还没有什么名气,看孙朝阳这个中国新锐作家来拜访他,说:“给您添麻烦了,我今年瘦了十来斤,不太好看,让人失望。”
孙朝阳笑道:“据我所知,你们着名作家都比较瘦。比如川端康成,就被人称之为文学之鹤,先生也是仙鹤啊。”
仙鹤在小日子属于祥瑞,井上靖顿时高兴起来:“惭愧惭愧。”
大约是久站难受,井上靖就招呼孙朝阳坐下说话。小野寺恭敬地拿来拖鞋,跪着给他和孙朝阳换上。
何情和老蒋正在那边和人聊天,看到这一幕真是惊掉下巴。
井上靖就和孙朝阳聊起了《敦煌》改编成电影的事情,他说过两天就要去敦煌实地考察。
孙朝阳心中疑惑,问道,井上先生,据我所知道您来中国考察过二十七次,每次都是去河西走廊丝绸之路,按说那边的风土人情山川地貌都已经熟稔在胸,您身体抱恙,为什么又要专门跑一趟呢?
井上靖感慨地说,电影《敦煌》中有大量情节和西夏党项文字相关。西夏灭国后,党项人被屠杀干净,文字也失传了。到现在考古界虽然拿出了河西文和汉语的对照表,但拍电影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尤其是,电影里还有李元昊用西夏文字所写的诏书,不能弄错。他打算再去看看西夏文实物,最后研究一下。
没错,《敦煌》故事之所以发生,就是因为西夏文。
故事中,北宋年东京汴梁,书生赵行德进京赶考。殿试的时候,考试题目是《平边策》。可怜赵行德什么时候去过塞外,也不知道国外的情形,只胡乱写了篇文章对付了事。
结果自然是名落孙山,他在准备卷铺盖回家的时候,路过菜市场,发现有位胖大屠夫把一个西夏女人捆再肉案上买,说是三文钱一斤,你们看上哪块就切哪块。
说着话,就提起砍刀剁下了西夏女人一条胳膊。
那女人却怪,既不哭也不喊,就那么躺着,似乎已经接受了命运的安排。
赵行德心中不忍,花大价钱,买下女人,让她自行离去。
女人也是硬气,捡起被砍掉的胳膊,然后将一张纸片塞赵行德手中,说这是她的身契,也就是西夏的户口,乃是自己身上唯一的东西。
赵行德一看,竟全是不认识的文字。他这才知道在河西走廊竟然有一个叫大夏的国家,竟然也创立了和大宋一样的华服文章。
想起殿试时考卷的题目,赵行德忽然对那个遥远的国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家也不回了,准备去河西走走,学习西夏文字。
在路过戈壁滩的时候,他被西夏大将军,故事里的男二号朱王礼抓了丁,成为朱将军麾下的文书,获得了绝对信任。
朱王礼正在攻打西域的一个小国家,他答应等战争结束就推荐赵行德去西夏翰林院学习西夏文。
战争开始,小国都城陷落,赵行德救了那个国家的公主,偷偷滴把她藏在城中,二人产生了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