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门的人都能跟李家搭上关系,很大一部分更是跟李家人认识几十年了,他们开口求助,李家人着实不好拒绝。
思来想去后,李家人决定帮他们一把,那就是借钱给他们。
只要人品好,就会借给对方两万块钱,要是人品不好,那就爱莫能助了。
李家这样做不是因为人傻钱多,而是为了给以后减少麻烦。
简单点说就是这次把钱借出去,今后这些人要是提出让李家感到为难的请求,那么李家人就可以直接拒绝。
而且就算事情传出去,也不会对李家的名声造成损害。
这年头做生意,可以说几乎不会出现亏钱的情况,无非是赚多赚少罢了。
赚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本金的多少,本金越多,赚的自然也就越多。
所以拿到钱的人都很满意,对李家连声夸赞。
此举一经传出,李家顿时获得无数赞誉,在唐县的名声也变得更大了,无数人想跟李家搭上关系。
当然,李家收获的不只是人们的夸赞,还有些骂声和诋毁。
比如那些上门却没拿到钱的人,他们就没少在背后骂李家。
然而在其他人看来,李家借了那么多钱出去,却偏偏没把钱借给你,肯定是你自身有问题,所以非但没附和这些诋毁的人,反而给他们好一顿嘲讽。
要借出去的钱确实不少,李家手里的现金完全不够,于是拿港币支票从县里换了二百万现金。
从那之后,每天都有人拿借条跟李家人换钱。
在此期间,鲁菜大师和他的厨师班子也过来了。
今年李家的年夜饭就是他们做的。
吃完年夜饭,大伙儿没像往年那样坐下来打牌,而是守在新买的彩色电视前看春晚。
这是春晚首次开播,采用的是观众点播形式,主持人甚至还显得有些手忙脚乱,不过内容却是相当有意思,让人看得津津有味。
说句心里话,李旭觉得这比后来某些界春晚好看多了,比如出现了《初见照相馆》这部“神作”的那届春晚。
过完除夕,在和李家福、孙大舅、孙大舅、孙敏四家的聚餐中,李家人再次拿出一张大额支票递给他们。
这次他们没有拒绝。
没别的,他们也希望家里能多几个孩子。
虽然李旭已经给他们出了赚钱主意,但是在缺少资金的情况下,短时间内他们很难赚到大钱。
可问题是他们家里那些跟李文柏一辈的人,有些连孩子都有了,其他的也都快到了结婚年龄。
要是按原有的想法一步步发展,恐怕赚的钱还不够交罚金的。
李家福等人选择收下这笔钱,就是想把发展的步子迈大一点。
想扩大发展就只能去外地,去外地又需要人手。
为了不影响家里在唐县的生意,他们同时选择让家里上班的男人把工作移交出去,跟着一块做事。
总之一句话,你就算是个生意场上的废物,也得为家里出一把子力,干些跑腿的活。
给了这四家钱,胡桂兰妯娌三人的娘家自然也要给。
这三家人同样接了钱,又同样选择让家里上班的男人把工作移交出去。
以上七家中除了周淼的娘家,其他六家拿到的都是两百万美元,外加李旭给出的一个发展战略。
李晨给丈人家拿了五十万美元,别的啥都没有。
说实话,要不是因为近一年周淼的哥嫂、弟弟弟媳对她的态度改变不少,李晨都能给美元换成人民币。
不过即便这样,李晨夫妻心中的刺也还是存在。
现在给出美元,已经是他们最大的仁慈了,其它东西想都不要想。
正月初五,李菊两口子来唐县了。
李家人高兴的不行,之后便张罗着给他们举办婚礼。
李海涛家举办婚礼的时候,李家给宴席用的都是高档食材,而且是由三位厨艺大师联手操办,如此高质量的宴席现在李家没办法复刻一遍。
既然质量达不到,想把婚礼办的隆重一点,就只能追求数量。
李家一边邀请县里好的大锅饭师傅,一边在集市上扫货,不管是鸡鸭鱼肉,还是牛羊鹅,都按二百桌准备。
自从农村分了土地,养牛、养羊、养鹅的人就多了起来。
现在想买这些东西真不是什么难事。
李家打算把婚礼放在中午,给家门口的路上摆上桌子,让亲友们全家都来。
邀请那么多大锅饭师傅是为了让他们联手操办,每人只做一、两道菜。
正月十四,在亲戚邻居的帮助下,婚礼有条不紊地完成了。
这场盛大的婚礼也登上了唐县的新闻头条,成为唐县人茶余饭后的谈资。
过完元宵,大伙儿就各自离开了。
李菊、李文柏去了合肥,李旭、李海涛、付清一行人去了武汉。
还有半年李海涛本科就毕业了,毕业后他会去合肥,这让他觉得自己没必要在武汉买房,在学校附近租一套房给保镖们住就行了。
对于他的想法,李旭等人没有干涉。
付清让李旭给自己和武大校长牵桥搭线,然后捐款八百万美元用以建造两栋教学楼。
武大校长没像之前那样大方,只给了他五个大学名额。
可能是受李旭影响,付清给这两栋教学楼分别以父母的名字命名。
事情办完,李旭一行人又直奔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