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后,损失惨重的云南明军,开城投降,云南府被拿下。乾军占领云南府,澄江和临安明军望风而逃(注意:云南也有个临安,并非杭州独有,别认为作者瞎写哦)。
五日后,江大刀不费吹灰之力拿下澄江和临安。
乾军短短两个月不到,就打下半个云南,吓坏了一大批人。
其中以老挝和缅甸,尤其惊慌,特别是他隆王,认为有如此强大邻居,对缅甸并非好事。
在沐天波几次求援之后,决定出兵,帮助沐天波。
当然,缅甸他隆王也不敢招惹大乾,更不敢打过来。
于是,他隆王给沐天波去信,让对方逃往缅甸,承认会庇护明军。
甚至缅甸他隆王已经做好准备,在靠近陇川司附近的缅甸地区,划出部分地盘,交给沐天波驻守。
从这可以看出,缅甸他隆王对大乾忌惮到何等地步。
明眼人都知道,缅甸方面已成惊弓之鸟,乾军稍有动作,双方就会开战。
对此,江大刀亦感到棘手,毕竟是对外冲突,没有旨意,不敢乱来。
江大刀将此事上奏给李宏毅,乾皇下旨:不用顾忌。
看到这四个字,江大刀就明白,自家皇帝早看缅甸不爽了,若是他隆王跳出来找事,直接和沐天波一起灭掉!
没了顾忌江大刀,直接发兵攻打,靠着突袭和强大兵力优势,乾军先后拿下了楚雄府、元江府、武定府。
江大刀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了三府,把沐天波骇的吓破了胆子,只敢躲在大理瑟瑟发抖,根本不敢与乾军交战。
哪怕见到乾军不断攻城掠地,沐天波也不敢龇牙咧嘴,进行报复。
想来此事的沐天波非常后悔,对进入广西劫掠的明军无比怨恨吧?
可惜乾军没管沐天波是否懊悔,再次拿下了蒙化府和姚安府,兵锋逼近了大理。
此时,沐天波已经被逼到了绝路,是选择拼死一战,还是继续逃亡,就在一念之间。
最终,沐天波没有决一死战的勇气,放弃了大理,率领大军逃往了缅甸。
沐天波逃跑,对明军士气是致命打击,引起云南明军哗然!
他们眼中顶天立地,战无不胜的黔国公抛弃了他们,逃往了缅甸!!
这让云南明军崩溃绝望的同时,也无法接受。
因为乾军固然强大,拿下了云南大部分地区,但在云南许多地方,还有明军反抗。
哪怕打不过,许多明军也会与乾军同归于尽。
沐天波此举不仅是逃兵,而且是赤裸裸背叛!
等于把整个云南拱手相让!
让乾军云南后方,减少了许多麻烦!
要知道此时,就算乾军打到了大理,曲靖、寻甸部分地区,依然有零星明军反抗,这就是沐天波带来的威望和信念。
而沐天波逃往,让明军信念崩塌了,许多士兵干脆自暴自弃,投靠了乾军,放弃抵抗。
在这种情况下,乾军攻打云南极其顺利,大理府、永昌府、顺宁府、镇沅府轻而易举拿下。
此时,云南仅剩陇川司、车里司、摩儿堪等少数偏远地区,全部落入了大乾手里。
甚至学满清鞑子厚脸皮的来一句,称天下一统也没问题,不仅不会有人反驳,而且有许多人称赞。
值得一提的是,江大刀率军攻打云南时,远在南京的一场风波已经掀起。
九月一号,礼部右侍郎王元路上奏,请求迁都。
原因是燕京是明朝京都,乃是正统,迁都过去,有稳定人心的效果。
王元路上奏,许多大臣纷纷附议,李宏毅发现,请求迁都的官员大多出自江南。
这种情况非常诡异!
本地官员不希望京城在自家?
于是,李宏毅派军情人员调查,得出了个好笑且讽刺的结果。
以王元路为首的官员,之所以想迁都,是因为皇帝威望太高,坐镇南京,江南官员压力过大!
江南官员皆想把李宏毅这个雄主送走,让皇帝去祸害北方吧。
至于成功迁都,皇帝离开后,这些官员想干嘛?
不言而喻!
迁都是不可能迁都的!
李宏毅深深了解明朝历史,成祖朱棣迁都燕京之后,后患有多大。
到了明朝后期,朝廷连赋税都收不齐,江南世家大族大肆兼并,山高皇帝远,俨然自成王国。
历史上,崇祯十七年,李自成快打到燕京了,崇祯想把太子朱慈烺送到南京,给皇明留个后路,却被大臣反对,没有成功。
可见迁都到燕京危害之大!
而且大乾乃海权国家,只有定都南京,才能更好的掌控东洋、吕宋、马六甲海峡等地盘,让大乾以亚洲海域为基本盘,影响甚至控制整个世界!
王元路等人,因一己之私,不顾国家利益,上奏迁都,惹怒了李宏毅。
李宏毅命令军情人员严查王元路等官员,最后查出贪污受贿、偷税漏税、官商勾结等罪名。
三日后,以王元路等官员被抄家问斩,族人流放辽东。
此事过后,再也没有官员敢上奏迁都!
李宏毅以铁血屠刀告诉旦被发现,后果很严重!
南京城风雨,没有影响到云南,此刻江大刀已经拿下了陇川司、车里司、摩儿堪等地区,明军或降或亡。
至此,大乾终于一统了天下!
拿下了云南,天下一统,代表着国内矛盾,转移到了国外。
从此以后,大乾军事战争将从内战转移到外面。
东南亚各国、北方草原、朝鲜、沙皇、莫卧儿皆是乾军征战目标。
天下一统,李宏毅对将领进行了封赏,胡忠、孟昭业、杨铭等人封国公。
孙传庭、卢象升、胡英初、秦睿端等人封侯,邓天泰、卢象同、熊天括这些人封伯。
嗯,全都是世袭罔替!
虽然只能世袭三代,三代以后就要递减,但也算皇恩浩荡了。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