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皇宫。
李宏毅吃着时令水果,看着赵四笑道:“想不到短短两月,大明局势变化这么快,当真是精彩万分啊!”
大明和张李二人打的越激烈,对大乾好处越大,不仅依靠从大明迁移过来的灾民,增强了实力,同时稳固了根基,削弱了三方实力。
李宏毅看的很清楚,不论是大明,亦或者是伪顺伪西,都是大乾的敌人。
只因三方势力的统治阶级都是地主乡绅!
就算顺西麾下将领,如今多是盗匪,但未来一定会向地主阶级转变。
这是封建王朝的必然属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顶多是新朝换旧贵,改变不了真正本质。
比如历史上的满清取代了大明,改变其封建王朝本质了吗?底层百姓有没有过得更好?
没有!
反而满清后期,出了个老妖婆,统治阶级的腐败无能,使华夏变成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民众苦难更多了!
再说深刻一点,纵观封建王朝的两千多年历史,百姓大多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就没过几天好日子。
只因封建社会明君难得,社会稳定或者说大治天下的时间很少,反而因高层权力斗争,引发的社会动荡居多。
不管是秦汉唐宋,还是元明清等朝,华夏被明君统治时间短的可怜。
大部分时间都是昏君奸臣作乱,任何把上层动荡的苦难,施加到百姓身上。
百姓何其无辜?
因此,代表地主阶级的明顺西,是李宏毅一定要消灭的对象。
不灭掉地主阶级,华夏就不可能真正崛起!
历史已经证明,封建王朝,不,或者说地主阶级的保守性,会让一个国家越来越故步自封,眼光越来越短浅,从而给华夏带来无法想象的灾难!!
“是啊,陛下!”赵四拱手笑道:“想不到卢象升竟如此厉害,不仅收复了西安,还差点灭掉艾能奇的十万大军,仅有艾能奇百骑狼狈讨回川蜀,若非有四川天险,恐怕艾能奇早就殒命当场了!”
“卢象升当真是一员猛将啊!”
“卢象升固然是员猛将,朕从不怀疑。”李宏毅看着北方,摇头笑道:“但天雄军此战能取得如此战果,也有艾能奇骄傲自大的原因!”
“朕听闻艾能奇此人打下西安,就不可一世,大肆劫掠,日日笙歌,听不得
“开战之前,艾能奇竟然喝得酩酊大醉,不败才怪!”
说到这里,李宏毅感到好笑,艾能奇对战卢象升竟然敢如此自大。
他怎么敢的啊!
艾能奇当真是不知卢象升的威名,有此大败,也是活该。
也对,这一世因大明和后金议和,卢象升少了许多用武之地,缺少了过硬战绩。
再加上当时,大明官兵刚在山西大败一场,连新收复的孟县都被李自成夺回,卢象升被人小觑,也就不奇怪了。
不是谁都像李宏毅,知晓明末历史,知道卢象升乃是与孙传庭齐名的良将。
话说回来,艾能奇如此自大,就算知道卢象升的威名,恐怕也会大败。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啊!
“陛下所言极是!”赵四点头附和,转眼又叹道:“不过经此一战,卢象升闻名天下,处境会好上不少,朝廷想要招降此人,难度会提高许多。”
赵四可是知道皇上对卢象升的看重,西安一战,固然证明了李宏毅的眼光,但与此同时,卢象升也会受到大明重用。
想要招降对方,难度提高不止一筹!
“哈哈,招降卢象升不用我们操心,大明会把他推向朕这边来!”李宏毅仰头大笑道:“赵军机,你还是小瞧了明廷的腐败和党争程度!”
“或许在大乾,卢象升越有能力,获得越好,但在大明,他越有能力反而死的越快!”
赵四满脸愕然,惊讶不已,他想象不到,大明朝廷越有能力死的越快的理由在哪里!
难得满朝上下都希望卢象升兵败死吗?
话说回来,卢象升这等良将,全部死光,大明灭亡也就不远了!
大明灭亡了,对
李宏毅暗笑,刚才已经给赵四提醒了,党争就是卢象升必死的真正原因。
卢象升收复西安,大破艾能奇十万大军,确实扬了大明国威,但上上下下多少人见不得他好?
先不说文官集团内部斗争和庸人记恨,光是太监高启潜就容不下卢象升!
因钱粮和山西哗变两件事情,卢象升彻底和高启潜撕破脸皮,视互相为仇雠。
卢象升立下功劳越多,高启潜就越危险,此时高启潜肯定会想办法除掉卢象升!
栽赃不行就陷害,陷害不行就暗害,总之,高启潜必定想害死卢象升!
更别说,据李宏毅所知,卢象升马上就会捅个大窟窿。
大乾与河南官府合作,购买流民一事,被卢象升知晓,以他忠心耿耿的性子,必然不会隐瞒。
卢象升的奏折,一旦递上去,到不了崇祯面前,就会被压下来。
尽管如此,卢象升所作所为,也得罪了这条利益上的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