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是夏天,韩嘉还是在病号服外套上了一件薄外套,翻身下床之后一瘸一拐地走出了病房——其实以他的伤势,打上石膏以后一星期就能独立行走了,之所以走路不利索那只是因为石膏让他左右不平衡,平时坐轮椅也只是懒得走路而已。
不过一瘸一拐地走路还是不顺当,韩嘉最终选择坐着轮椅去买东西。
住院的病人在医生的叮嘱之下很少被允许喝各种乱七八糟饮料的,来探访病人的家属朋友也很少会在医院里买,也就是值班的医生护士忙里偷闲买上一瓶解解渴,医院总共十一层,但只有一台饮料自动贩卖机,还是在比较靠中间的楼层。
韩嘉坐着轮椅乘着电梯下到了自动贩卖机所在的楼层,电梯门刚打开的时候,两个穿着白大褂的医生正好从他面前经过,两个男的,一老一少。
中年医生听到了电梯门打开的动静,下意识地扭头看了一眼,发现是一个坐着轮椅的病人就没放在心上。
这个中年医生倒是没感觉怎么样,但韩嘉却大为惊讶,离开电梯后他看着两个白大褂的背影,口中喃喃道:“那不是杨教授吗!”
虽然只有一瞬间,他发誓自己肯定看清了对方的面孔,那的确是杨教授,他不会认错的。
进入网络时代之后,信息交流的速度比之前加快了数倍,有人因为运气好而成为大众锦鲤、有很多人被推向了神坛、更有些人因为某些事件被公众口诛笔伐——杨教授就是其中之一,当然他扮演的是那种被口诛笔伐的角色。
除了少部分利益共同体和被洗脑的人外,了解这件事的人没有不骂他的。
杨教授的所作所为嘛,其实很简单,就是一帮旧时代的既得利益者对新时代的畏惧,妄图继续像他们的父辈一样,用恐惧和封建残余牢牢地把控他们的下一代,站在所谓“亲情”和父权的制高点上,希望让子女按照他们规定的那样成长——不听话的子女,这群人就认为他们“生病了”,需要进行“治疗和矫正”。
而杨教授就抓住了这个机会,鼓捣出了一套“科学理论”,以这套不知道有的没的理论忽悠了一大群不懂得为人父母的人,一跃成为了这群无知之人心目中的救世主,不仅将自己的子女送给杨教授进行洗脑、折磨,甚至还心甘情愿地奉上大笔钱财。
杨教授在这点上比他的本质工作更为擅长,对于自己的病人采用高压政策,搞得一家医院比集中营还要严苛;对外,则用那群无脑之人奉上的钱财进行笼络,让许多人为其背书,把整个行业经营得铁板一块。
在十几年前、韩嘉还处于懵懵懂懂年纪的时候,杨教授的事情在网路上就闹得沸沸扬扬的,但也就那样了,最后结果是怎么样的韩嘉不知道,但杨教授和他的医院的事情就像被遗忘一样,过了一段时间就不了了之了。
然后在几年前,杨教授的事情又被网友们捅了出来,然后这件事又被推到风口浪尖,然后在这一场风波中,杨教授从公众视野下消失,他那盈利超过绝大多数中型公司的医院也交手给了其他人,整个人就跟人间蒸发了一样——最近这两三年都没有杨教授的相关消息继续传出来,搞出来事情的也是那家曾经因杨教授出名的医院,而不是杨教授本人。
“我是万万没想到啊,今天居然会在这里碰见这传说中的人物。”韩嘉坐着轮椅来到自动贩卖机前,买了一瓶一罐两种不同包装的可乐就准备打道回府,来到电梯前等电梯下来时却又突发奇想——“有杨教授在的地方肯定没好事发生,要不然我用异能看一下他究竟搞什么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