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六章 分田分地(2/2)

海平只管每天练功不辍,不管刮风下雨勤操练。每次练完《神照经》总是加练一遍静心收敛咒,将观察气场的功能关闭,因为年幼也不知道这个功能的价值,只是感觉看什么都带着色彩不顺眼。静心收敛咒比较简单,走路都可以练习,只是不能多练,练多了容易瞌睡。

不知不觉得进入初夏,小麦、油菜籽和蚕豆等农作物都收获入仓,大片的农田空闲下来,就等着机耕后种植水稻和棉花。老爹请大队的干部监督分田到户成立合作互助组,好的水田和什边地以及沙地都分开处理,村民都是大智若愚,一个都不愿意吃亏。老爹自己要求全部要沙地,上好的水田都分给其他人,沙地和水田按二比一置换。村里的人都暗自好笑,都议论老爹读书读傻了,好好的田不要要沙地。田地分好后就可以开始用拖拉机翻耕,所有集体的农具也按价值分了,以后就各顾各的了。

生产队的功能以后就剩下一点和村民联系的功能,会计和保管员等职位都要撤除,虽然都是没有工资的职位。

老爹也下岗成为了普通村民的一员,功过现在不好评说。签下了沙地的承包责任书,再将余下的沙地租下。海平家开始建设码头,就是在大河边上用石头垒了一块平台。属于海平家所有的沙地都用围墙围起来,场地整平用碎石垫好压实,就开始将事业做大。

六月底学校期末升学考试,海平以全部满分的成绩升入公社初中。这年弟弟开学就升入三年级,妹妹也要读幼儿班。以前读书的费用在老爹的坚持下都是生产队支付,因为老爹知道读书的重要性,担心收入低的人家舍不得孩子读书。现在都要个人自己掏口袋,对于海平家来说这点费用是毛毛雨。

以前生产队每天的活都干不完,大家都在磨洋工,一天的活可以干几天,粮食产量刚刚够自己吃。现在田地里的活可以自由安排,又不须要每天磨洋工,空闲的人不要太多,暑假再捡垃圾就比较困难了,每处有点价值的地方都有人轮番的扫荡,也只能放弃这个大有前途的工作了,海平如此想道。

练功不能一天到晚练,看书的速度快了也不是好事,这不空闲时间多了也无聊。这天看见河边的螃蟹挺多的,上街看看可以卖钱吗?清早菜市场人挺多的,在长江边上有一个大型的港口码头,是当时全国内河码头中的老大,里边工作的工人主要是黄浦人,说话开口都是擦那酿、侬迪咂小差佬。这些的人的消费水平不低,就怕没好货,不怕没钱,就是买东西非常的挑剔,砍价水平也高。遇到几位黄浦人都说:“大闸蟹要的哇,越大越好啊,有多少都可以的”

回家准备工具,一米五长的细竹竿绑上两米长的线,吊钩是二十二号细铁丝做一个直径四厘米左右圆圈。准备好大网兜和网袋,挖上好多的蚯蚓,到河边将铁丝圈挂上蚯蚓扔河里,只要看到线拉直了就是有螃蟹上钩了,只要将竹竿慢慢的提起,等可以看到螃蟹就用大口的网兜快速的从水下将螃蟹捞上来。只要注意竹竿提的时候慢一点,螃蟹不能提出水面,网兜要打一点提前量,因为水有折射光线的效果。

和弟弟两个手忙脚乱,太多了,都来不及提竿,竹竿也才二十多根,这边才起,那边又有了,两个多小时大网袋都塞满。

回家将螃蟹用稻草绳十个一串绑好放阴凉地方,趁着天不黑再去搞点。

到第二天早上打完拳,把螃蟹装袋子里挂在老爹的自行车上和弟弟两个推到街上去,一元两毛一串,还价一元也卖,卖完了给弟弟买根冰棍,弟弟笑的见牙不见眼。

每天有事情忙着,时间总是过得很快,一转眼开学了,赚钱的活动只能停下,附近河里的螃蟹都快绝种,最后钓螃蟹要走出好远,辛亏海平那里的小河真的是多,水网密布。两头不通其他河流的河叫作沟,海平家乡的小村庄名称就叫要沟埭,一头通大河的河叫作河,一头通长江的河叫作港,两头都通长江的和叫作套。所以海平他们到前面的大河边上都叫作到套上去,这条姓张的大河向南到太湖、姑苏、无息、黄浦、钱塘等地方。大河向东的分岔经过厚沉镇,绕一圈又向北通向长江。

新的学校总是值得期待,可以见到新的同学老师,主要是有新的课本,可以学到新的知识。

初中多了好多的科目,英语、生物、政治、历史、地理等等,课本虽然多,海平几天就搞定,可以倒背如流,就英语麻烦一点,样子都认得,怎么读要花时间。每一个老师对海平都喜欢,嘴甜会来事,课本从头到尾都背出来,搞好各位老师的关系以后一般的课都不上了,就英语课的口语必须得上。其余的课时都在学校和公社的图书室里混,书太少了,没有半个月的时间,又没有书可读了。

@百书库 . www.xuanshu100.net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百书库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