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差距还是蛮大的,最直接的就是反映在价钱上。徐在兵现在几乎垄断了这一块的收购,也开出了公道的价钱。按照质量,余见海大棚的瓜果价钱最高,其余的稍低一点,没有喷施药汁的那些大棚,瓜果的价钱则是很低,仅仅是余见海的一半还不到。
这下子那些人家的肠子都悔青了,暗自懊恼当时没有喷余见海的药汁,有两家还吵了架,被众人劝开了。
这下子大家终于明白了,余见海是真的有本事,他的药汁是神奇的,比杜玉明门市部的那些叶面肥强了许多倍。
有人私下里去找余见海,想要从他手里买一两瓶药汁回去,给大棚喷施一次,不过被余见海拒绝了。
他现在手上的药汁已经不多了,下面还有几个大棚的草莓,还有成片的西瓜,都要用到呢。可不能一时心软,成全了别人委屈了自己。
说起来也是余见海的运气来了,今年的冬天特别的冷,冷空气一个接着一个,气温一直在下降。刚入冬就下了一场雪,气温一直维持在冰点左右,最近已经是降到了零下。
极端的气温对于农业的危害是极大的,新闻上经常听到某地露天蔬菜被冻坏的消息,菜价也是一直在上涨。
冬至来临的时候,市场上的黄瓜已经涨到了六七块一斤,个别大城市的零售价突破了八块,很多人直呼吃不起。
西红柿的价格更是一路飙升,到田头收购的价格就到了五块,市场上的零售价已经到了咂舌的地步。
菜价飞涨,老百姓是苦不堪言,余见海却是大赚了一笔。他六个大棚每天上市的黄瓜西红柿达到了两三千斤,每天的收入都破万了。
就连最不被人们看好的小青菜,居然也是卖出了天价,一斤批发价四块。一个大棚的产量大约是两千多斤,短短的个把月就拿回了上万块,不仅把大棚的承包费全部赚起来了,还盈余了不少。
那些转包了大棚的农户都在哀叹,怨自己的运气不好,活该是受穷的命。
只有像吴菲这样的人才清楚,余见海不仅仅是运气好,还是他敢作敢为,有着常人没有的闯劲和干劲。试想如果余见海也不敢接手这些大棚,那么也不可能有这么大的收益。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而余见海,早已做好了准备。
小青菜清茬了,正好栽种西瓜。一颗颗茁壮的西瓜苗栽到地里,就连张世贵这个技术员都在感叹,长势实在是太诱人了。
“海子兄弟,我敢说,你的西瓜在年前年后上市,一个最少也得卖二三十,这个大棚等到起茬,估计一个利润都要好几万。”
余见海笑道:“张大哥,讨你的福口,要是真的赚那么多的钱,我一定给你包个大红包。”
莫桂香也笑道:“等到大兄弟发财了,我们也啃啃元宝边儿。”
“彩霞,你胡说什么呢?”张世贵使劲地给莫桂香递眼色,不让她乱说。
余见海却是疑惑道:“张大哥,我有件事情不明白,大嫂明明叫桂香,你怎么一直叫她彩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