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方沫想着八中投毒案的时候,牛小花又接连说了几个人。
这些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但无一例外,他们都有着很惨痛的经历,有着常人无法接受的过去。
“第三病栋的病人,大多都是因为精神紧张和心理矛盾引起的精神失常,但更多的还是因为承受不住过去的悲痛,无法接受现实引起的。”
方沫闻言,神色复杂,眼神迷茫。
作为一名警察,还是一个刑警,方沫去过的案发现场很多,见识过很多血腥的场面,也知道这些命案背后的故事,但有一件事是所有人警察都不愿,也不想面对的。
死者家属和行凶者家属。
后者还好一些,可在面对前者的时候,他们的心情总是格外沉重,大部分警员都选择逃避。
死者的公道固然随着凶手的伏法而得到伸张,可对于活着的人来说,他们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走出心理阴影。
这种伤疼,很可能一辈子都走不出来,甚至有些人因此走上犯罪的道路。
然而,面对这种情况,警察也没有什么办法。
毕竟,警察也是人,他们能走的终究有限。
如果用一些诛心的话说:死的又不是他们的亲人,他们只需要尽职,就不用感到丝毫的愧疚。
当然,说这种话的人是不讲道理的,肯定有大病。
相对于方沫,杨雪琪想的却更多一些。
她是学心理学的,很早以前就开始接触精神病患者。
刚开始的时候,她也和大多数人一样,对这些人充满了同情和怜悯。
很多时候,在病人讲述到一半的时候,她就承受不了,选择逃避。
因此,她没少被导师和养父骂。
只是,接触的病人越来越多,对心理学了解的越来越多,她不再逃避,也不再共情,开始尝试从专业的角度却帮助他们。
只可惜,大多数时候,她都失败了。
不是她的能力不够,而是想要治愈这些人的心理创伤很难。
一来,凡是因为心理创伤,而患上心理疾病,且来看心理医生的,往往病情都很严重。
光理清他们的病情就需要不少的时间,花费很大的精力,而这只是治疗的前期准备而已。
二来,大多数病人去看心理医生,其实并不抱什么希望。
大部分病人更多的还是来敷衍了事,只是单纯的不想让家里人担心而已。
也就是说,这些人在面对心理医生的时候,心里是非常抗拒的。
学过医的都知道,当病人抗拒治疗的时候,别说治病了,单单弄清楚病因都很难。
另外,即便病人不抗拒医生,他们也只是单纯的寻找一个可供宣泄的对象罢了。
常言道:心病还须心药医。
一般的药物只能缓解病症,想要根除病症还是的依靠病人本身,医生只是起到一个辅助作用。
因此,在杨雪琪治疗的诸多病人中,大部分的治疗结果都是以失败告终的。
当失败的次数多了,接触的病人多了,杨雪琪难免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甚至自己所学的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