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上的许多位才子听到这话后互相看看周围,从其他人的视线中,看到了一模一样的困惑。
刚刚还面带春风,却又拒人于千里之外的玉漱公主面对杨良时,忽然有一种类似小女子撒娇的感觉。
大家想起京城中的那个传言,据说,李青阳已经在长公主府登堂入室,成了公主的枕上之臣。
有人觉得这种传言太过匪夷所思,但今日一看,未必是空穴来风呐。
杨良感受到诸人的目光都聚在自己身上,一时也有些尴尬,这和我有什么关系,我是来杀人的。
但面对玉漱公主的目光,他也不好拒绝。
无可奈何之下,杨良提起墨笔,略顿了顿之后,便挥手题诗一首。
他让陆圆圆将诗送过去,拱了拱手道:“启禀公主,学生献丑了。”
玉漱公主笑了笑,由侍女在案上将白纸展开。
十三王乃是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他府上的东西也必然不是凡物。
这区区一张纸,其白若雪,其音似帛,一个个墨字落在上面,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
玉漱公主看了一遍,忍不住点头道:“不错,不错,依本宫看,此篇应是最佳。”
她与翠微公主看,翠微公主也是频频点头:“如此诗篇,才算不辜负了这上好的青州纸。”
厅上的学子听到这话后有些不乐意了,你这话什么意思,难道我们做的诗都是垃圾,白瞎了这白纸么。
“周公公以为如何?”玉漱公主道。
周洞富在一旁赔着笑,道:“公主说笑了,奴婢又不认识字,但公主说好,那肯定是极好的。”
“既然如此,今日小比的魁首,便定了这首五言诗。”玉漱公主道。
“依我看也是如此。”
翠微公主看向杨良,任何人都可以察觉,她的笑容格外亲切,说不清是欣赏、男女慕艾还是亲情。
“慢。”
王三望这个时候站了出来,道:“启禀殿下,学生有一言不吐不快。诗词的好坏全凭个人好恶,学生曾经听说,两位公主对这位李公子格外赏识……”
“大胆!”
玉漱公主勃然大怒,她已经听出了王三望话中的暗示,这分明是破坏自己的美好形象。
王三望也是瑟瑟发抖,但今次是个重要的机会,关乎自己的前程。
尽管有可能得罪长公主,说不得还能趁机抱紧阉党的大腿。
“公主恕罪,我也是听街头之上的传言,或许有不实之处。不过,全凭公主一言决断,怕是难以服众,不如将李才子的诗公之于众。”
厅上诸位才子也有同样的心思,本来没有勇气,见到王三望
若能在今夜晚宴上拔得头筹,必然名动京城,日后飞黄腾达不在话下。
所以诸人都愿意在这个时候争上一争。
周洞富立在一旁,仍然赔着笑,心中暗自得意。
长公主虽然得陛下宠爱,但毕竟是一介女流之辈,难以服众。
若是今日换作十三王,一言决断,定然不会有人质疑。
玉漱公主俏脸生白,已然动了真怒。
“殿下,不妨就将这篇诗公之于众,也好服众。”翠微公主笑着劝道。
玉漱公主压抑心中的怒火,轻轻点头道:“也好。”
翠微公主美目一转,瞧着陆圆圆道:“这位小公子,就由你念给大家听。”
陆圆圆接了过来,先略微扫了一遍,然后清了清嗓子。
诸人都睁大了眼睛,也想见识见识这位李公子的诗才。
场上也在陆家的陆修福,他早已暗中注意到了杨良身边的陆圆圆。此刻终于能够确定,心中先是一怒,随之也松了口气。
陆修福没有想到,这李青阳竟然堂而皇之敢把陆圆圆带在身边。
瞧见陆圆圆安然无恙,他心中也是暂时放心。
立时便要安排人回府中报讯,然而在浮岛四面环水,只能靠小船摆渡,一时之间也无法脱身。
在众目睽睽之下,陆圆圆站在明灯之旁,用清脆的嗓音道:
“春风如贵客,一到便繁华。
来扫千山雪,归留万国。”
本来还议论纷纷的诸人忽然一怔,下意识安静下来,咀嚼着这四句诗,只觉得口齿生香。
“来扫千山雪,归留万国。”
玉漱公主含笑点头,道:“来来来,本宫与你更衣。”
那王三望低头不言,已经满面涨红。
没想到这位萍州解元竟然有这样的诗才,足以让人心服口服。自己刚刚操之过急,如今却显得无地自容。
杨良被引到玉漱公主案前,玉漱公主起身站起,笑道:“春风一至,万物复苏。有伱这样的才子,是我大盛朝之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