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长庚和钟延寿父子也没有想到,杨良不仅是举人,竟然还是解元郎。
这几乎是板上钉钉的金榜题名,说不得人家一开始的目标就是榜眼探之类。
枉自己还信誓旦旦,要人家保一个名额,如此说来,是自己有些小瞧人了。
钟长庚脸上有些发烫,更确定了要和杨良相交的念头,日后杨良发达了,可是钟家的人脉资源。
一番交谈下来,杨良对这六阳先生也有了一定了解。
他原先姓罗,名叫罗武旺,年少时在北地便有一定的文采。
原先是在京城御史台任职,在王霸先篡位登基后,他便辞官不作,回到了故乡。
为了收拢人心,王霸先数次下诏让他入朝为官,罗武旺坚决不出仕。
如此,名声越来越大,俨然也成了北地文坛的领袖。
不过,经过深入浅出的交流,杨良对于六阳先生的学问已经有了一定了解。
也就那样。
而从他的态度判断,他对于当初辞官不作的决定,其实是有些后悔的。
看来名声这种东西,大部分都是炒作出来的,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眼下,自己也要展开炒作之路。
眼见杨良和罗武旺相谈甚欢,钟长庚见缝插针道:“六阳先生和李公子一见如故,不如让他拜你为师,也算一番佳话。”
“唉……”
罗武旺赶忙摆手,将头摇得像拨浪鼓一样。
钟长庚有些失望,看来聊得好是一回事,收徒是另外一回事。
罗武旺还是不愿把自己的名声借给杨良用呐。
“李公子的才学远胜于我,我有什么资格收他为徒,若不是一把年纪,我都想觍着脸拜他为师了。”罗武旺笑道:“我们平辈论交,平辈论交。”
“嘶!”
钟长庚倒抽了一口凉气,罗武旺把杨良抬得也太高了吧。
难道是故意推脱?
可若是推托之词,也不需要把姿态摆得这么低吧。
“以李公子的才学,若是这次科举不能名列三甲,肯定是那帮主考官有了问题。”
杨良心想,世上有没有问题的主考官吗?
没有。
所以罗武旺这些话说了等于没说。
难道今天真是白忙活了。
“我会给京城的好友去一封信,给他们介绍一下咱们这位北地的才子。”
听到这句话,钟长庚才如释重负地松了口气,有罗武旺这句话,今天便不算白来一趟。
日后杨良高中,自然会反馈钟家,钟家也就有了立根之本。
“小友,不如再多给我写几个字,也让我好好欣赏一下。”
双方相谈甚欢,杨良也没有犹豫,他让童子磨墨,自己站在案前。
罗武旺和钟长庚在一旁都睁大了眼睛,钟延寿心里还有些不服气,心道,凭啥唉,为啥自己劈柴劈得那么好都没用,杨良只凭一个字就可以登堂入室。
我倒是要看看他写的是什么。
杨良提笔在手,稍微考虑了一下,落下了几个字: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嘶!”
罗武旺整个人倒吸一口凉气,像是吃了灵丹妙药一般,感觉整个人都舒坦了。
每日来他这茅屋送礼的也不少,奉承话更是听腻了,但从来没人像杨良这样捧得这么舒服。
什么叫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谁是仙,谁是龙?
不就是不爱名利的自己嘛。
其实这些年,罗武旺不止一次后悔过。
最初他辞官不作,也是凭着一腔书生意气。然而渐渐明白过来,书生意气有什么用。
曾经自己的同僚,已经登堂入室,成了封疆大吏。
如今,自己却只能守着这间茅草屋,一没有小妾,二没有暖床的丫环。
看来名声终究还是抵不过名利。
如今,在杨良在篇字里,自己的所有心结都迎刃而解。
不是自己无法得到了那些东西,而是自己根本不在乎那些东西。
是的,一定是这样。
就算不是,那也一定是。
就像纸上写的那几个字一样:何陋之有。
杨良书罢,自己也很满意,在系统的帮助下,自己的书法之道,也是突飞猛进呐。
他抬起头,刚想请了六阳先生评点几句,却发现六阳先生已经泪流满面。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