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车吱吱呀呀,离开了村子,不久之后,上了官道。
行了约有一个时辰,前方出现一片麦田,紧挨着麦田,有一座宅院。
杨良下车的时候,看到这里已经聚集了许多人,甚至交通还有些拥挤。
都是书生模样的人,田间小路上排起长队,手中托着各式礼物。
钟长庚加入其中,看他脸上的表情,甚至有几分荣耀:“六阳先生是大大了不起之人,你看这些人,都是从各地来的学子,若能得六阳先生提点两句,胜读十年书。”
杨良好奇地看着这一幕,没有想到一个儒生,竟有这么大的排场,就像是自己前世的那些明星一般。
某种程度上,两者有很多相似之处。
“先生,我累了。”陆圆圆不耐烦道。
“累了就去马车里歇着吧,马车里有暖炉。”杨良道:“钟老先生,你要不要一起去歇歇。”
“我天天吃补药,身体好得很,我也想早一些见到六阳先生呐。”钟长庚道。
队伍一点点向前挪动,快到院子前时,杨良看到院子里有许多年轻公子,有人在扫地,有人在洒水,有人在劈柴。
“他们都是干什么的?”杨良好奇道。
“哦,他们都是想要拜六阳先生为师,但被六阳先生拒绝了。便想办法留在这里,试图用这种方式打动六阳先生。”
钟延寿有些羡慕道:“当初我在这里劈了三个月的柴,最后斧头被人抢走了,劈柴都轮不到我了。”
“这都是你没有意志,若能再坚持坚持,或许可以六阳先生就会见你一面,与你谈谈诗词歌赋。”
杨良彻底沉默了,堂堂四宝药铺的老东家和公子,竟然这么谦卑嘛。
“李公子有所不知,六阳先生在肃州很有名声,便是在京城,都在传播六阳先生的诗词。若是能拜六阳先生为师,几乎有五成把握榜上提名,若真能中举,现在做的这些又算什么呢。”钟长庚道。
杨良算是明白了,凡是存在皆是合理。
看来读书人这个职业,也有不好的一面——读书太多,容易把脑子读傻掉。
到中午的时候,终于挨到了杨良和钟长庚。
钟长庚毕恭毕敬献上礼单和名帖,谦卑道:“四宝药铺钟长庚,拜见六阳先生,特备下薄礼一份。”
钟长庚清了清嗓子道:“有夜明珠一对,百年山参四支,布十匹……”
那守门的书童架子格外大,他冷冷道:“我家先生不认得这么些字,你若有诗词的话,可以拿出来,我帮你递进去。”
“这……”钟长庚有些迟疑,他倒是找枪手写了一首诗,却总觉得不太满意,怕是无法打动六阳先生。
“该不会连一首诗都拿不出来吧。”这时,院子里一个正在扫地的锦衣公子开口,他趾高气扬道:“六阳先生志存高远,那些黄白之物可以打动一般人,却无法打动六阳先生。
如果你们连一首诗都拿不出来,那你和六阳先生谈什么,谈生意嘛。”
“是宁方泽宁公子,原来他也在这里。”
“宁公子可是咱们凰城的才子,听说他在十七年前就考中了举人,一直在等待一个会试的机会。”
这位宁公子瞧着有四十余岁,两鬓都已有了斑白。
可瞧他拿着扫帚一丝不苟的模样,显然已经沉入了扫地的世界。
大概在六阳先生的院子里也是有鄙视链的,扫地的可以看不起洒水的,洒水的再瞧不起浇的。
杨良想了想,道:“那我就写个字送给六阳先生。”
这里什么都缺,唯一不缺纸笔,杨良挥毫泼墨,想了想,写了个问字。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