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征和大运河确实是杨广名留青史的丰功伟绩,可是却也是埋葬他一世英名的巨墓。
离第一次东征还不过一年时间,再加上大隋立国不久,民生不丰,如此短的时间再进行二次东征,无异是穷兵黩武之举。
一旦东征,原本生计艰难的大隋百姓必然会更加艰难,再征百万民夫修建大运河,农民秋收必然受到影响,若是地方官府再因此上下其手,大隋天下必然生出民怨。
民怨一起,那些心怀不轨的人必然煽动暴乱,到时候,这天下又将烽烟四起。
以杨广之精明,怎会想不到这两个朝廷政令一出所带来的影响?!
但他还是做了。
什么样的事情竟然能逼得他铤而走险到这种程度?不惜以整个王朝的存亡为赌注!
或者说,他手上还有着足以掌控住局势的后手?
花雨也猜测不出。
这些年,看着大隋越来越稳定,朝廷的大好形势一日胜过一日,虽然内部皇权受制,但在杨广的超卓手段下,仍是在不断地增加着优势。
如今已是大业十五年,也就是说杨广已在位十五年,这与花雨记忆中的那段历史已经有了出入。
在那段历史当中,杨广这位皇帝在大业十四年就该被杀殒命了,可如今到了大业十五年仍是如日中天的迹象。
再有这世界中秦至隋竟有三十多万年的历史,这与花雨上一世的那个世界完全不同。
所以,花雨认为已经不能拿上一世的记忆中的历史,来预测这个世界的历史。
甚至,按照大隋如今的情况,只要朝廷按部就班,稳定发展,二世而亡的命运绝对不会发生。
只是,没想到到了现在,杨广竟然又出了这样的昏招,再有始皇宝藏的隐现,花雨眼中本已大好的局势,已是变得摇摇欲坠。
北方的突厥、匈奴、吐谷浑等马上民族,经过几十年休养生息,如今也已是蠢蠢欲动,一旦大隋内乱,这些民族必然趁机南下劫掠。
内忧外患之下,花雨实在想不出,杨广还有何等手段能够力挽天倾,或者果如那段历史所言,杨广自信过度,是个刚愎自用、急功近利的帝王?
花雨静静思索着这一切,一日之变让这个如日中天的王朝走上了另一条轨道,开始隐合了那个世界的历史轨迹。
这一次,这天下是真的要乱了。
花雨心内感叹,本来想借朝廷盛大之势助山庄实力再有突破,现在必须该加快速度了。
“苏瑶、贞贞,进来。”
早就候在门口的听到声音便进了屋,转过大厅走进书房。
“府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