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女史晚些加入了这等后宫风云,未尝不是好事。小皇子平安长大,哪怕小皇子的未来不能当了帝王。就是成为藩镇的王爷,于纪女史而言,何尝不是一个美好的结局?
只要纪女史平安的活下去,小皇子也平安的活下去。
蒋清的看法,皇宫里的人,笑在开始不算笑,笑到了结尾才是真正的大赢家。
“我要快快长大,我要保护娘亲。”
小皇子特别认真的说了心底话。
“纪姑姑听了小皇子的话,一定非常高兴。”蒋清夸了一句。小皇子坐在蒋清身边,他嘟着嘴,在这等夜色下,还是偷偷的红了小脸蛋儿,说道:“这是秘密,姑姑不能跟娘亲讲。”
当然,小孩子也是要自尊和脸面的。好在小皇子知道,他的害羞没旁人瞧见。就是身旁的蒋姑姑,在黑夜里,也是瞧不见的。
“小皇子的吩咐,谨记心上。”
蒋清心底想偷笑,面上特别认真的保证道:“一定会为小皇子守了秘密。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小皇子听得信任的蒋姑姑如是讲,重重的点点小脑袋,心头还是悄悄的松一口气。
小孩儿嘛,也是有理想的。
理想没实现就告诉了亲娘,总归甚是觉得不好意思。
当晚,蒋清陪着小皇子在屋顶看了皇宫的夜景。又是后来,亲自哄睡了这位精力颇不错的小皇子。
等小孩儿睡沉后,屋中才是亮起了灯光来。
“姑姑。”
蒋清看着点亮了灯光的纪女史,轻轻的唤了一声。
纪女史是伸了手指,在嘴边做了一个禁声的手势。蒋清明白的点点头。
纪女史走到了榻边上,她仔细的打量了许久后。又是小心的为小皇子理了一下盖身上的锦被。再是打量了片刻后,纪女史起身往外走。
蒋清也是随了后面出屋子,至于点亮的一盏灯,让蒋清一起提了离开。
小皇子在梦乡里睡得熟,屋外,纪女史与蒋清在小声的谈话。
“今晚,麻烦清婉你了。”
“姑姑。”蒋清唤了一声,才回道:“小皇子是好孩子,我照顾小皇子一直觉得开心,一点也不麻烦,只觉得一切甚好。”
“只是今晚的事情,小皇子是小孩子心性,一时的好奇。平日小皇子最听姑姑的话,望姑姑这一遭不要怪了小皇子。一切是我自作主张了……”蒋清在给这个她照顾长大的小屁孩子脱罪。
以着纪女史对九儿小皇子的在意,平日一言一行,真真的一板一眼儿,教导的挺像一个小老头。奈何小屁孩子实在年岁小,本应是活泼天性。物极必反,太压抑了,蒋清觉得未必是好事。
“清婉,我知道你对九儿的关心和爱护。放心,今晚的事情,不怪九儿,我也明白这个理儿。”纪女史挺通情达理的,这一回,没有一点儿蒋清想像中的那等会生气的样子。
既如此,蒋清微是惊讶,同样的也是心头放松了。
昭成九年,初夏。
朝内朝外,关于立太子、立皇后的事情,朝中的大臣与贵族们是各显身手,斗了好些回合。京城的百姓,也是连连瞧了好戏上场。
寿康宫内。
这会儿,气氛并不是特别的好。
昭成帝哪怕侍奉了周太后用药,那脸上还是苦涩满满。只是,昭成帝似乎有心结,许多话摆在脸上,显露出来情绪。
可实际上,昭成帝一句话,也未尝多讲了。
有些话,不说比说了,更让人心头难受。待昭成帝离开后,周太后还是气得紧。
“嬷嬷留下,其余人全退下。”周太后摆摆手,那等语气中,也是显得力道不足。掌事嬷嬷的脸上,全是一幅担忧的神色。
“太后娘娘……”掌事嬷嬷似乎想劝解了话,不过,周太后明显不乐意听了。周太后打断了掌事嬷嬷的话,说道:“不用劝哀家。”
“哀家是瞧明白了,哀家跟承乾宫天生不对付。”周太后的话中,有怨、有气,更有恼。
“哀家本一片好心,如今是给人做了伐子。哼,皇后的宝座,太子的储君之位。承乾宫想也别想……”周太后话到这儿,心口绞疼得利害。
掌事嬷嬷吓住了,忙大声的唤了人,说道:“太医,传太医来寿康宫。太后娘娘凤体有恙……”
于是,昭成帝前脚离开,后脚时,寿康宫处又是传召了太医。总之,皇宫中,有些非议声,有些关于贵人们的小道消息,是在宫中处处显了风声,以及一些半遮半掩的蛛丝马迹。</li>
</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