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自己选择讨要张世平和苏双的马,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张世平和苏双的马,正是自己所需的。
论大汉之战马,中原马的质量确实相比整日游牧的游牧而言,是要略逊一筹。
了解过一些大汉历史的人,可能都知道,最好的马是西域大宛,那里盛产汗血马,被称为“马天子”,汉武帝时期,汉武帝找大宛王索要汗血马,大宛王却有恃无恐,自以为大汉和匈奴作战都够呛,再加上自己的地理位置位于深入西域到达中亚一带的河中地区,便觉得汉武帝打不过来,大宛王因此竟然袭杀汉使,夺取财物,美滋滋的享用汉使拿来换马的财物,这是历史史实。
汉武帝受到此侮辱,大笔一挥,便率军抢马,那时候和匈奴打的凶,汉武帝便派大将李广利率军一万西征,结果大宛实在太远,补给线太长,活生生被大宛给拖死了,最后只得率领残军回到敦煌。
待汉武帝腾出手来,一口气组织了将近十万人,几十万民夫助阵维持西征大宛所需要消耗的巨额补给,一路向大宛攻去,并攻破了大宛都城的外城,大宛这时便吓呆了,部下撺掇一起把自己那个瞧不起大汉的便宜大王给杀了,将全国一共三千多匹马拿出来与大汉议和,要求大汉退兵就给马,不退兵就把马全杀了。
结果,原本天子一怒血流盈野的汉武帝,原本应该拿整座城的人杀鸡儆猴以谢天下都不为过的汉武帝,竟然真的为了几千匹马,硬是忍下了大宛的斩使之仇,忍下了大汉拼掉无数人力物力远征的消耗,带走了这几千匹马,同时扶持一名新王上位,便撤军了。
大宛的那些人见人爱的好马,在当时确实算得上是最顶尖的马,速度放在现在相当于五十码左右。
而张世平和苏双的马,都是从北方草原带回来的匈奴马,匈奴曾经统治了整个草原,后来匈奴一支西逃,出现了几乎征服整个欧洲的伟大的上帝之鞭,另一支则南入大汉境内,被大汉安置在朔方,用来戍边。朔方也就是黄河的那个荡气回肠的几字形的中间区域,用一个更通俗的词,叫河套,被黄河套住了嘛。
之后,南匈奴便一直在朔方生存下来,而原来的塞北草原便成了新的鲜卑族的地盘,不过匈奴马这个叫法,还是沿用了下来,毕竟匈奴可是北方草原真正能称得上第一个辐射整个草原的大势力啊。
这匈奴马的讲究,与大宛马不一样,匈奴马相比大宛马而言,既不雄壮,跑的也不算快,匈奴马的速度还不一定有四十码,搁在现代,大宛马就是烧油的摩托,而匈奴马就是一辆小电驴。
不过,刘备最看中匈奴马的,其实是匈奴马的续航能力。
大漠草原,何止千里之大,偌大的北方净是草原,匈奴人整日放牧,都得骑着马,物种的进化是物竞天择的,久而久之,为了适应一望无际的草原匈奴人整日都得放牧的需求,于是那些马儿虽然不需要跑的多快,但是他们的耐力绝对够好,就是跑上一天一夜不带歇,都不一定有事。
这种难事,你让西域的那些天之骄子们干?那些马跑的是快,长得是壮硕,给达官贵人们攀比赛马还行,真要出远门,真要长途行军,只怕跑不了几个时辰就跑不动,要是被逼着硬跑一天一夜,只怕早就口吐白沫死了。
不光如此,相比匈奴马什么都吃,什么都消化的了的肠胃,西域的那群天之骄子们肠胃比金子还金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