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超过四千万。”
“参加过科举,或者有心科举的,能有多少?”
“大概三百万不到吧。”
“能获得秀才功名的又有多少?”
“去年朝廷给出的统计数字,大概是三十五万的样子。”
“好!”
“那属下便以这三十五万秀才为例,再问王爷。”
“一个想要考取功名的秀才,一个月会用多少纸张?换算成银两要多少?”
“省一些的也要六十张左右,超过二两银子。”徐凤先肯定的回答到。
方永顿了顿,没有再继续询问。
他双手向前,再次把手里的纸张递了过去。
“我将此物取名为毛边纸。”
“市面上的纸张,不管质量如何,皆是以青檀树的韧皮亦或者精选的稻杆制作,原材料稀少。”
“而属
下手中的这种毛边纸,是以毛竹为原材料制作。”
“毛竹生长周期快,从竹笋到成竹,只需要两个月时间,青檀树却需要三十年。”
“一斤青檀树的韧皮出纸量在一两左右,而一斤毛竹能做出二两重。”
“一根毛竹的重量一般在八十到一百二十斤,但从一根青檀树上剥下来的树皮,至多不会超过一百斤。”
“最重要的一点。”
“一张宣纸的出现,从原材料到成品需要四个月时间。”
“而我呈上的毛边纸,只需要两个月。”
“说得简单一些,排开人力成本,一张宣纸所消耗的物力财力,是我这毛边纸的七百倍……”
没等方永把话说完,徐凤先已经浑身颤抖的抢过了方永手里的纸团。
比宣纸粗糙的太多,但并不影响书写。
他心动了。
七百倍的说法,或许有些夸张。
但不得不承认的是,现如今造纸原材料稀缺,以至于纸张昂贵。
要是真的能用毛竹代替青檀树皮和稻杆,纸张的产量将会呈几何的数量增加。
这世上的读书人除了书生秀才,还有那些无法考取功名的富家小姐。
粗略算下来,每日读书写字的人数不会低于五十万。
五十万,价格减半,每个读书人花在这种纸张
上的钱也有一两银子,一年下来就是六百万两。
这是最保守的估计。
天下间有四万万人,倘若四万万人都需要读书识字……
其中利益,不可估量!
徐凤先脸色煞白的看着方永。
原来方家次子不断砸钱让平民百姓读书识字,不仅仅是为了推广食为天的日报,更是在为这些劣质纸张未来的销路做谋划。
此时此刻,他终于明白定彦平当日为何会说得如此决绝了。
此子虽无武力,一身本事却足以通天。
如果不是出身差了些,此子的地位,恐怕早已是一人之下。
“这种纸张的制作方法,你当真愿意交给本王?”
“对天下人有用的东西,属下不敢保留,以方家如今的权势,也没有能力保留。”方永老实答道。
徐凤先不可置否的点了点头。
这种能够稳赚不赔,又对天下安定起着重大作用的新事物,别说是一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