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战过后,晋国兵精粮足,府库充盈,该到了论功行赏的时候了。
这一日早朝,沈放着盛装端坐太和殿,诸位文臣武将分列两旁,众人脸上喜气洋洋,喜笑颜开。
沈放抬眼看了两旁文武一眼,把众人的神情尽收眼底。
「现今三国贼兵尽殁,诸位都是有功之臣,也该到了论功行赏的时候了。」
沈放神态威严,一本正经地说道。
听到要论功行赏,一众武将无不眉开眼笑,若论战功,他们之中的好多人恐怕要连升四五级,家里的田地都快连成片了。
「在论功行赏之前,还有一件事,」沈放不紧不慢地说道,他看了一眼底下的文武众臣。
向承等一众老臣面沉似水,身体挺得笔直跪坐在坐塌上;另一侧的武将大多则一副跃跃欲试的模样,似乎早就等不及了。
「我们的新政,一直还没有颁布,这些天忙于打仗顾不上,现在好不容易闲了下来,寡人意欲颁布新政,造福于民,诸位卿家以为何如?」
「全凭陛下圣裁!」向承带头高呼,底下文武一呼百应,纷纷高呼「臣附议!」
「好,寡人的新政共分六部分。」
「其一:废井田,开阡陌,凡我晋国国民,无论出身,年满十六岁的男丁,均可分得二十亩上好田地一块,每亩每年只需上交二十斤粮食作为田税即可,其余粮食皆归个人所有。」
「其二,军中废除世禄世卿制度,以后军中升迁只看军功。军功共分二十等级,最基础的,斩首一颗,赐爵一级,赐田一百亩,三十步见方宅院一座,奴仆一人。以后凡各级官吏,必须有军功才能担任。」
「其三,改革户籍制度,实行连坐法,凡我大晋国民,自出生就要登记户口,且以五家为伍,十家为什。一家犯罪,九家必须告发,否则沦为同罪;告发女干人与斩敌首同赏。」
「其四,统一度量衡,长度单位有寸、尺、步、丈、里;一尺十寸,一步五尺,一丈两步,一里三百步。度量单位有升、斗、担,一斗十升,一担十斗。丈量单位有分、亩、顷,一亩十分,一顷一百亩,每宽一步,长一百六十步为一亩。」
「其五,实施重农重商的基本国策,凡生产粮食和贡献赋税多的,可免除个人徭役,达到一定程度,可以换取低等爵位。一户之中有多个成年男丁,不得居住在一起,必须分家另过,若有违背,赋税加倍。各城邑间,禁止私斗,违者重罚之。」
「其六,推行郡县制,废除分封制。县设县令以主县政,设县拯辅助县令,设县尉以掌管军事。县、长子、上党、黎城、潞城、平顺。」
「除了推行郡县制以外,寡人还要改组官制,在原来官制的基础上设置政事堂与国防部。」沈放停顿一下,看了看底下众人的脸色。
底下众人反应不一,向承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在那里气定神闲;边实则脸色阴晴不定,管则沉默不语。
「政事堂由中尉向卿全权负责,统领大晋国全部政事,国防部主事暂缺,以后再补,其余人等职位不变。」
「老臣遵旨,老臣必为陛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向承闪身出列,对沈放大礼参拜。
「向卿请起,以后大晋国的国务,还请向卿多多劳心。」沈放摆摆手。
「臣定不辱使命!」
沈放也没有办法,大晋国合格的官吏实在是太缺乏了,沈放恨不得把一个人分来成两个人来用。
治国绝对不是那血穿越小说中说得那样简单,所有的事情都是从头起步,着急不得,饭要一口一口地吃,事要一步一步地做。
随
.
着沈放一声令下,新政法则昭告晋国所属的六个县城。一时人声鼎沸,众人议论纷纷。
沈放等人正在太极殿议事,突然亲军来报:「禀陛下,大事不好,有一支大军约五万人马,直冲我屯留而来!还请陛下早做决议。」
「再探!」
「诺!」
「什么情况?」
「哪里来的大军?魏国都撤走了,又有哪个不开眼的要来弑我大晋国的兵锋?」
堂下众人议论纷纷。
「诸位,随寡人去城门口一看究竟!」
沈放也不知道哪里来的大军,于是带领众人前往查看。
北城门外,大军已经到达,五万人扎下营盘,看上去旌旗招展,盔明甲亮,甚为壮观。
这时,沈放一摆手,亲兵队正程二牛带领一队人马迎了上去。
对面营盘看见来人,立即分开一队人马,迎住晋军。
「对面的晋人听着,我乃赵国大将赵煜,速速归还我主赵侯,否则定让尔等尸骨不留,化为白地!」
「原来是赵军,速速遣人送赵侯来此!」
沈放一摆手。
会盟以后,赵敬侯因为伤痛,一直滞留在屯留城养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