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令宋应昌以兵部右侍郎经略朝鲜、蓟辽等处军务,与提督李如松率兵四万,分三路进军朝鲜。
这次朱棣的视角也跟随着大军,来到了朝鲜战场。
这个李如松朱棣也有点印象,正是他的老子李成梁,一手扶植起女真首领努尔哈赤的势力。
万历二十一年,大明的四万大军在朝鲜本土军队的配合下,进攻平壤。
朱棣仔细观摩了李如松的用兵之法之后,便放下心来。
此人颇有大将之风,很可能将会击溃倭国部队。
.
果不其然,在李如松的指挥下,明军击败丰臣秀吉的得力干将小西行长,取得平壤大捷,收复了平壤、开成。
之后明军长驱直入,很快便又相继收复了黄海、平安、京畿、江源四道。
而后,李如松命令大军休整数日,进军朝鲜王京汉城。
此时的汉城之中足足有三十万大军。
除了数万倭国精锐之外,更多的是朝鲜的二鬼子。
虽然攻打汉城的过程中,在碧蹄馆一役,李如松轻身犯险,险些命丧敌手。
但宋应昌敏锐地发现了倭国部队的弱点。
他在明军将士之中,挑选了一批悍不畏死之士,组成了敢死队,趁夜袭击了敌军粮道。
烧毁了大批的粮草辎重。
城中虽然人多,但后续的粮草运不上来。
更关键的是身旁的二鬼子,随时可能反水,以曲线救国的名义,背后捅刀子。
于是倭国部队只能弃城而走,盘踞在釜山。
至此,在明军的帮助下,朝鲜收复了大部分国土,将被俘的王子、大臣百余人。
倭国不敢直接与继续与大明刚正面。
于是便开始了谈判议和。
朱棣看到后世明军,仍然如此骁勇善战,他本人甚至比万历皇帝都激动。
随着朝鲜之役上半场的结束,朱棣所处的环境再一次发生了变化。
他猛然发现,自己已经身处海上。
正在一艘铁甲船的甲板之上。
面前乃是一群将前额剃得精光,身后拖着一条长长鞭子的士兵。
朱棣从他们的装扮能够猜的八九不离十,目前这个时代,一定是猛哥帖木儿的后人所建立的大清。
只是令他感到嫉妒的是,此时的大清竟然有他心心念念的铁甲舰。
不过永乐年间距离清军入关尚有二百多年的时间,距离现在少说也得三四百年。
这么漫长的时间,造出铁甲舰也不足为奇。
想到这里,朱棣才释然。
对面一位中年将军在给这些士兵训话。
「兄弟们,倭人寻衅,犯我中华,如今战舰已经开到了咱们家门口。」
「朝廷把最精良的致远舰交到了咱们手上,我希望兄弟们能够一心杀敌报国,将倭人的舰船击沉海底。」
他的一番话说的大义凛然,数百士兵全都慷慨激昂。
过了一会儿,一名老兵说道:「我等同为炎黄子孙,为了抵抗倭人侵略而死,自然不惧。」
「要是战场上,一枪一炮地与敌人拼个你死我活,倒也没有话说。」
「只是大人知道,咱们的买炮弹的钱都被京里那位扣下过寿了,就凭这些哑弹,如何与敌对阵?」
那名中年将军知道他说的都是实情,叹息一声,然后说道:「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