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着这一原则,司马懿可以背叛妻子,可以戕害儿子,可以构陷兄弟子侄,对待臣民百姓,更是冷酷无情!刻薄寡恩,是他性格的标签;保住自己的性命和权位,是他最低的底线,你让他为别人冒险,甚至牺牲生命,绝无可能!
但是现在,司马懿变了!尤其是经历了上一次的八王之乱以后,他与张春华重归于好,又与司马昭化解了恩怨,致使晋国呈现出一片繁荣,蒸蒸日上的大好局面,再加上他已经老了,恐怕时日无多,便下定了要把自己亲手创建的基业发扬光大,替司马昭铲除障碍,把一片大好河山,顺利交接给他的决心!
长江后浪推前浪,江山代有人才出!司马懿又不是神仙,不能长生不老,早晚要把一切交给后人,又何必霸着皇位不让,握着权力不放?与其如此,还不如替子孙后代搞掉刘纬,创造一个更加远大的未来!
人呐,就是如此,一旦开窍,活明白了,那可真叫一个通透,就连司马懿这种人,居然也有如此慷慨无畏,视死如归的壮举,拳拳慈父之心,殷殷豪迈之情,令人为之而动容!
不过,司马懿执意以身犯险,司马昭能愿意吗?当然不愿意!张春华当时也表示反对,到最后,这一家三口商量的结果是,司马懿可以去,但必须有所接应,安排好后路!
因此,司马孚的火枪军才被安排到了洛阳一线,实在不行,就从冰冻的黄河河面,绕开函谷关和潼关,直抵关中,接应司马懿,甭管这一次的子午谷奇谋能否成功,也一定要让司马懿安然归来!
也就是说,刘纬预料当中的那条后路,确实存在,只不过不是给邓艾留的,他算哪根葱啊,而是给司马懿留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司马懿还有退路可撤,而非一去无回!
事已至此,可能有人提出疑问!由前文的情节发展来看,邓艾一开始仿佛并不知情,否则,何须在于禁主持的军机会议上,发表那些见解呢?
您说的一点没错!如此机密要事,司马懿哪敢提前告诉邓艾?于禁就更别提了!事实上,一开始,他们都被蒙在鼓里,于禁更是直到兵败被擒,也不知道司马懿居然亲自率军,来到了南阳的秘密!
那么,邓艾,又是何时知道的呢?或者说,司马懿率领的禁军,是何时与邓艾的军队会合呢?就在酂县!
还记得吗?当时邓艾为了牵制魏延,防止他从身后威胁进攻武关的于禁所部,便暂时放弃了对新野的围攻,率领主力,西进酂县,司马懿正是此时把事前秘密散布于南阳的禁军集结起来,打着南阳军的旗号,来到酂县,秘密见到了邓艾!
为什么魏延突进穰县的时候,邓艾不回师救援,反而率军西进,攻打武当?表面看来,是为了切断魏延的后路,实际由那时候开始,就是由司马懿坐镇指挥了!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