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还喜欢树林里的小动物,这是处在高高的宫墙之内,所看不到的。
但在听到内侍的后一句话后,杨倓心里一虚。
所谓乘法口诀,是父皇杨昭,在多年前,于之书信以那个叫“简易数字”的符号,以文字教导后,在之学会加减法之后,于两月前,亲自教导,并以之学习的。
即是父皇不知从哪里得来的加减法,杨倓用了两年才勉强掌握,而乘除法,以两月之内,未有彻底理解,背确是能背诵,但若说起混合运算,尚有些困难。
所谓的“混合式”,正以加减乘除运算为基础,在这一点上,修学多年的杨倓,自是清楚。
“劳烦公公转告父皇,孤已经背熟乘法口诀,只是混合式,简易之下,孤无恙,若以复杂,尚有难度。”
传达旨意之内侍,也仅仅是一个传达旨意的,自不晓其中艰辛,尤其于学得有些晚的杨倓而言。当然,杨昭当年之所以没有将此知识以教授,正是担心杨倓年幼时,会有拔苗助长,才以之年长,又在身边,亲自做以教授。
数学使人明智,作为未来的大隋皇帝,已为天子的杨昭,自是希望自己的储君,能学得他之脑中装着的知识的部分,以为重要,以为传承。
传达命令的内侍,将此间话语牢牢记下,又将上次皇帝杨昭布置之作业,杨倓之作答带走。
见此,杨倓不由得轻松了一口气。
见天色之早,尚至中午,他打算今日就出城看看。
而且,父皇即已同意,那护卫之兵士,当已经安排好了。
当杨倓以让侍从去东宫外看看时,正以所见,却有兵士到来,于东宫外相候。
来者,正是父皇杨昭平日出行,所率领的虎啸卫。
而虎啸卫之首领,几经轮换,时下不是旁人,正是兴隆卫大将军程咬金。
此中官名,是以父皇杨昭,于一月前,为表彰同他征战天下,往来南北的十四名大将,以专门所赏赐。
还有兴勇卫大将军秦琼,也是杨倓比较熟悉之人,时下正为父皇杨昭所命,于左卫大将军周法尚一道,平西北护羌之乱。兴成卫大将军李靖则是督战辽东,以击退前次来犯的高句丽之敌军。兴忠卫大将军李建成,则率部往北地,以击突厥来犯之地。
于老将如来护儿,宇文述陆续退下之后,一批新的将领,正以保家卫国,共安大隋之天下。
这是属于新帝杨昭的时代。
在得晓程咬金亲率部到来护卫后,杨倓忙换了件常服,然后带着东宫侍从,以出宫迎接。
看到正在东宫旁舍内修整的程咬金,不等程咬金先行礼,杨倓即拜道:“杨倓见过程叔叔。”
杨倓嘴非常甜,也很有礼数。
于当众之间,自是呼唤程咬金官职,但在私底下,以子侄后辈相称呼。
他人知道,自己为太子,是处于父皇杨昭的羽翼下,即是将来,自己的太子之位能否稳固,能否一直得父皇杨昭信赖,同这些与父皇信任之将领,打好关系很重要。
当然,于其他人,一些不熟悉之将领,且非父皇杨昭嫡系之将,杨倓也很聪明的保持着距离。
而被太子杨倓之喊叫,自家女儿已经八岁的程咬金,脸上顿时笑出了花,道:“太子还是直接叫俺老程名字吧!太子这般,俺老程难当啊!”
程咬金甚是智慧,太子杨倓与之亲切,他能感受到,太子杨倓之目的,他同样知道。
于此,程咬金知道皇帝杨昭于下属甚是信任,但也绝非是毫不顾忌之人。太子杨倓年少想的少,自以之他作为天子亲信将领,以为影响非凡,但若是长久,很容易出现其他问题的。
这也是程咬金第三次拒绝皇太子杨倓如此叫法。
杨倓即是再笨,也明白了其中之缘由。
自己方为父皇立为太子,当以坐好本分,行此间小事,恐不会成之所愿,甚至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他默默为自己的小本本上记上一条:太子本分。
为太子行以本分之事,勿要弄一些小心思。
杨倓的思绪转换的也快,很快便言之打算出宫,并于人前,以正式称呼程咬金之官名,但之敬重却是实打实的。
当坐在专门的加厚马车里,透过狭小的车窗,望向随行的数百虎啸卫兵士,杨倓脸上满是好奇。
原来就是这么一部兵士,他们以自己的血肉之躯,为父皇杨昭阻挡了一次又一次的刺杀。
而此间兵士之装备,也痛大隋的正规之部不同,人皆身着轻型铠甲,还带有面罩,多背负弓弩,手持锋利刀剑。
即是上于马上行进,无不给人于高大之名。
沿大兴城的大道走过,长安百姓,亦是纷纷留步注目。
过往数月内,皇帝杨昭三次出城,皆以体察民情,遂以大兴城百姓早已熟悉,但见此卫于旁侧,多是皇帝于内。
但也有眼尖的人,发现了其中之于细节,比如皇帝杨昭前番的几次出行,多有大隋龙旗悬挂,另多以早上一大早,甚至天还明时,以防止打扰百姓。
但于今日却是不同。
也就在杨倓的马车走过不久,一则从皇宫传出,原来皇太子杨倓是受皇帝杨昭之命,往城外体察民情去了。
这则消息传出,大兴城内,亦是沸腾了一片。
于当下的天子,百姓多以敬爱。尤其自天子登基数月以来,数次实行惠民之举,让百姓无不感恩戴德。
但当今天子之后呢?
一些思虑远之人,已是想到了这里,现在看皇太子杨倓也出外巡视,许多人不知为何,心皆有安然下来。
大隋的未来会更好,大隋百姓的未来生活会更好!
城外。
农田里忙碌的百姓们,尚不知大隋太子杨倓正以走来。
时下,处于今秋之际,正以粮食收割之地。
更有人在早先收割了农田里,以做犁地,准备冬小麦之耕种。
在田亩之边缘,则能见农监,正以指挥着匠工,安装农业器具。
此中器具,早数年,已经在江南之地,开始实行了,有水车,亦是有犁之物。
天子杨昭,自前岁尚以太子监国时开始,正是于关中之地,也以推广。
去岁以天旱,且也多亏此中农器,尤以水车,作用甚大。
而那个叫曲辕犁的物件,在代替老旧之犁后,于农事播种速度也是提升不少。
为管理好农具,另有各家各户的耕牛,时下各地,已经早早有农监司以做统筹。
各乡地之农监司,更是直属于县令督导,在之上方,则是归属于户部。
民以食为天。
这等系统化,细节化的管理下,不论关中,便是早些年,为兵乱而荒废的大隋天下之地,正以可见速度恢复。
按照户部去岁之统计,各地合计之粮食产量,已经达到了开皇年间,最盛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