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22.家传医书猜对了咩~(2/2)

林谦气得头发都立起来了:“她还要不要点脸!”

“所以这些年不是一直没来往吗?你考大学那会儿就听她满村说念书没用,好多考完大学找个活一个月才赚六百,还没要饭的赚得多。弄得那年高考的孩子压力都挺大,关键说得有鼻子有眼的。你还记得你老刘家六叔不?他大姑娘跟你还是小学同学,就你说上课不敢请假上厕所然后尿裤子的小姑娘。”

林谦脸上一红,他小时候咋啥都跟爷爷说:“她不是跟我一年高考的吗?我记得她学习挺好,虽说高中不是一个学校的,高考时候是在一个考场的。”

“她是考了,结果他爹就信了考大学不如要饭的,听说考个挺好的学校,通知书下来了死活不让她去念了,直接给她找了个厂子上班。前几年嫁去邻村了,去年又离婚了,夫家看不上她生个姑娘,她又不好意思怕在村里被人说道,一直自己带个孩子在外头打工,就今年过年时候回家待了两天。”

爷爷说这个感觉有点跑题,可是想想,有这个参照,自己当初坚持把林谦供上去真的是一个非常正确的决定。至少林谦现在除了光棍外,各方面都挺完美的。

林谦听这话心里有点复杂。他还记得初中那会儿每回坐车回家对他笑的小姑娘,初中时候虽说不是同班,但俩人名字总能在学年榜上看见。印象里那是个话不多腼腆的甚至有些内向的姑娘,就是因为她爸的一念之差,整个人生都改变了。

“我记得那段时间这种说法确实很盛行,光那一年村里不念的都比前两年加一起多。我这姑奶本事还真不小。”

爷爷伸手敲了一下林谦的脑袋:“谁说是她闹的?她本意是冲着咱们来的。念书不如种地的说法一直到现在还有,就是那年刚好闹得大,她那边搬个板凳等着盼着你下学。”

一下子跟林谦说了这么多,爷爷又把那个花布包裹的书拿出来。一层层打开花布,递给林谦:“这个是咱家家传的,当年我闹饥荒要饭的时候都没舍得抄卖一份换口吃的。不过现在价值肯定没以前大了,你姑奶那败家玩意三天两头卖一次。咱家以后说不定也有要卖了它的时候。你拿着,往后没饭辙了他能换俩那个是,要是咱老林家真有人学医了,这也是能留下去的孤本了。”

林谦有些发蒙,书是一本有些散碎发黄的线装书,上面还是楷书写下的繁体字,一看时间就很久远的古书。

“这是……医书?”

“这是祖宗传下来的,我也记得不太清了。好像咱们林家祖上有干这个的,就传下来这么一本。早年间我找人看过了,上面记载的药方其实都挺偏门,治的都是疑难杂症,随便抄出去一张方子放现在都值个三万五万的。不卖方子,纯粹卖药,一副药三五百块钱也有的是人要。可惜你当年就是不肯上中医院,我就没把书给你。现在你存好了,这就是咱老林家子孙后辈的饭碗!”

爷爷眼睛有些发热。十岁开始,他打从他爹手里接过这本书,他就一直藏着,这七八十年了,才真正传下去。

林谦能够感觉到这本书的重量。小心翻开两页,林谦看字很是费劲,习惯了简体字,读繁体字比较吃力。

书页已经脆了,林谦合上直接看后面,发现后面是半张药方,这本医书不全。

“这后面还有?”林谦略带奇怪。

爷爷看着残缺的后面,叹了口气:“这怪我。传到我手里时候是一整本的。当年闹饥荒的时候,我饿昏过去了,被个小哥救了。我想报答他,他又着急走,我就把后面小半本撕给他了医书。我觉得天南海北以后总会再见着,到时候用这书对上了,再好好还之前的人情。可我哪想到这么多年了就再也没遇到过。这医书也少了小半本,怪我当时想得太少,一下子没了这么多。”

“听这话我姑奶那不是也有吗?你抄了补回来不行?还是说她不让你抄?”林谦记得爷爷刚才还说林凤英总卖药方。

爷爷讽刺的笑了:“她的医书是我给的。旧社会这么重要的东西有儿子在,哪有闺女的份?再说凤英不大的时候就被卖了。”

想了想,爷爷继续道:“那是我刚过来那两年,总听她哭穷。其实她家里条件在村里算是挺不错的,还能隔三差五吃回大米。我心疼她这个妹妹,就找认字的把医书抄一份给她,告诉她以后要是真没辙了就卖药方,最好是让孩子以后学医,按照这个抓药能卖不少钱。我后来才知道她那是怕我站不稳脚跟,上她家打秋风。而且书到手后就隔三差五的卖药方,不然她家现在也没那些存款。”</li>

<li style="font-size: 12px; color: #009900;"><hr size="1" />作者有话要说:emmmmmmm~今天莫名断网,电脑没电没办法发红包~坐等来网~</li></ul>

@百书库 . www.xuanshu100.net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百书库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